close

昨天趁著天氣不錯,臨時起意去看北美館展覽

主要想看高燦興老師的回顧展,

順便也看了二樓《伏流 · 書寫》的一部份。

最近因上了李亮一老師的課,對雕塑開始有感,

覺得處處有啟發。

回想起來,很久以前曾聽過一次高燦興老師的雕塑課,那時就很想學雕塑了,可是高老師都在談理論,讓我失去繼續聽課的動力,因為那時連怎麼動手都不會呀,呵呵!

看到新聞高老師最近病逝,覺得生命真是倏忽,不勝唏噓

我喜歡的作品如下:

母與子(石雕)

IMG_8076母與子s

IMG_8077s

IMG_8078s

IMG_8082s

IMG_8083s

IMG_8085s

IMG_8086s

IMG_8094s

IMG_8095s

IMG_8087s

IMG_8088s

IMG_8089s

這個作品的材料是石膏:

IMG_8090s

IMG_8091s

展場內有校外教學來參觀的師生,不同導覽員分批帶著這些小學生在解說,

我遇見的第一場這位導覽員非常會帶導覽,學生們也特別有反應,好像是濱江國小的孩子,這一班學生很有想法,很活潑,

旁聽他們的互動覺得十分開心有趣。

IMG_8080s

IMG_8081s

回去補拍這件聽解說時有良好互動的作品《獸性、人性、神性》

IMG_8093s

P_20170425_144514s

P_20170425_144522s

以及一件縮小版的作品《消失的神性》

P_20170425_144748s

 

從三樓逛到二樓的《伏流 · 書寫》,居然連著遇見兩位藝術家朋友盟欽和育君,真是巧!

這個展裡有一件作品吸住了我,讓我坐在那裡看完整部影片(103分鐘),很精采!

我是個沒耐性的觀眾,通常除非吸引力非常強大,我才能停下腳步細細觀賞,

像這樣的經驗只有兩次,另外一次是多年前當代館的《赤裸人》(2006) 展覽裡面的一件作品,在樓梯角放映,居然忘了它的名字,是跟恐怖主義有關的~

也是法國藝術家的作品。

找到了,是Alain Declercq的《MIKE》,https://vimeo.com/36279992

這次這件是在美國出生,後來回到法國的法國藝術家Eric Baudelaire的《The Secession sessions》,主要是一部影片《Letters to Max》,探討複雜的國家認同問題,在現實與虛構中穿梭,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影片。說它是紀錄片嗎?又有些不確定的疑慮。

這兒有篇評論可以參考:  'Letters to Max': Marseille Review,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letters-max-marseille-review-717502

聽說還有一部影片也很好看,因為已經到了閉館時間,

下次再找機會去看,還有一樓的展覽也還沒看。

最近手邊比較沒什麼案子,

很開心可以有空去看看展覽,恢復一下藝術的充電,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