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話之後: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出版之後,沒想到頗引起一些迴響,

2010年在寶藏巖駐村時認識的行為藝術家葉育君,最近回到了家鄉彰化,

將她創立的空間 insant 42 也搬回了彰化,

而且很快地和彰化在地的一些年輕朋友建立起聯繫。

受她之邀,繼台中新手書店之後,又於12/21周四,也是冬至前夕,前往彰化進行新書分享講座。

搭高鐵轉台鐵到彰化火車站後,育君騎摩托車來接,先去買了素肉圓,

然後一路順道拜訪了好幾個年輕人營運的新空間,

包括城中街的紅絲線書店、單車旅人咖啡店、武德殿對面的白色方塊咖啡工作室,邀約他們晚上來聽講座

再到 instant 42,就在八卦山下一條巷弄內。

放下行李,聊聊近況,吃吃肉圓,很快晚上7點就到了。

這次電腦沒問題,我準備的檔案都可以叫出來,

陸陸續續聽眾們也都進來了,有彰師大老師和學生,南郭國小老師,一位對藝術進入社區有興趣、從和美來的男士Michael,彰化野鳥學會,還有書店和咖啡店的店長,

去年10月在彰化社造工作坊認識的mia也趕到了,一口氣買了四本書。

面對這群非常有心的聽眾,我好像也講得特別賣力,忘了還有powerpoint這件事

講了很久才想起來要去放powerpoint的照片!大家倒是不以為忤,覺得聽得很入神呢!

_DSC0180m

DSC_2694m

IMG_20171221_211242m(攝影:李佳蓁)

比較可惜的是,之後沒有機會讓每個人都發言,因為比較晚了,有些人得趕著回家了~

野鳥協會的三位朋友多留了一會,請我們吃他們帶來的好吃的蛋糕,真幸福!

  

第二天早上,育君帶我去八卦山走走,就在她家後面不遠

我們經過藝術高中,然後又到育君的母校,彰化國中,

再繞道天空步道,來到大佛處。

天空步道感覺很多餘,視覺上也頗干擾,真是沒有必要的工程。

大佛讓我想到日本鎌倉

特地拍了一張照以茲紀念

彰化大佛   

下山後,前往南郭郡守官舍群,和南郭國小的兩位老師見面,

這兩位老師都非常積極又優秀,談著如何保存南郭郡守官舍的行動計畫

之後育君和我先回去,買了便當吃,等著彰師大美術系主任來訪。

這是育君主動的邀約,希望能讓空間提供有更多利用價值

主任正是多年不見的新樂園老友陳一凡,

昨晚已見到好久不見的王品驊,也在彰師大教書,

她和一凡帶著幾個研究生和大學生一起來,

南郭國小老師也趕來向她們做簡報,

洋溢的熱情讓一凡很感動,我當然也不例外

這兩天,在育君的牽線下,看見彰化地區澎湃的潛力正要迸發

值得為她們感到驕傲與雀躍!

 

其實每次新書分享講座之後,都會為我自己帶來更多的反思,提出進一步的提問

例如上一次在新手書店的分享之前,我回顧了自己何時開始關心環境議題?以及和自己生命經驗的連結與所從事的活動或事件之價值

這次在彰化分享時,則提出了兩個提問:

一是在視覺藝術(visual arts)裡,沒有「看得見」的作品產出,甚至其後效難以言說(intangible)的計畫,就不是藝術嗎?看得見/看不見 (visible v.s. invisible / intangible)

二是布袋經驗為什麼值得我們關注?

品驊在會後分享時,以她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回應,我很喜歡,不過還想再多聽聽其它人的看法,暫時先不說品驊回應的內容。

 

會有這樣的提問,是因為在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兩岸公共藝術研討會」上,

當我和其它兩位發表人分別報告了自己的論文內容後,主持人是遊走兩岸、目前在北京中央美院任教的張正霖,

他做了個小小的評論說,他發現台灣的公共藝術「老」了,

而且為什麼台灣的發表者都只提個案,無法提供這個兩岸論壇對「交流」的期待

似乎台灣人耽溺於小確幸而滿足了(以上是憑記憶所及,欠缺錄音紀錄的查證)

我對這樣的評論感到驚訝,也很好奇其它人怎麼看?

 

而在彰化這場分享中,由於來參加的聽眾有不同專業領域,

似乎對這場講座也有不同的期待,

第二天要回台北前,育君帶我又去了紅絲線書店和單車旅人咖啡店,

有機會再和他們稍微聊一下。

IMG_9256

我很欣賞紅絲線的虹汝,覺得在溫柔的談吐下,她有一顆堅定和熱愛鄉土的心

很可惜前一晚沒有機會讓她發言,聊了才知道,她想多理解關於「對話」的進行,

這和她所處的境況有關,

鳥會的年輕朋友及社區來的朋友則是想要理解如何以藝術為媒介,進入社區,在社區裡發揮效用?

好的,這又多增加了兩個我可以思考如何切入以及地方協力的面向。

而這樣的「對話」旅程也仍會繼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使貓 的頭像
    天使貓

    北回歸線上的星空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