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堯邀我們第二天中午到魚塭午餐,準備了豐富的食物,有烤烏魚子配蘋果,
超大的漂亮新鮮干貝炒蝦仁和美國芹和漂亮的乾燒蝦
還有三寶湯,據說前一天的客人只吃到二寶湯,我們這一天又多了一寶,哈哈!
這三寶是哪三樣呢?鱸魚、鱉和羊肉
飯後思容想看魚塭,於是我們陪她走走,
天氣已冷,有的魚塭正在拷潭,
經堯家的魚塭非常生態、自然,
可以看見岸邊長了很多草,草裡還會藏著老鼠打的洞,
一隻仙去的鳥留下的殘骸,和岸邊蘆葦發出的幼筍~
經堯邀我們第二天中午到魚塭午餐,準備了豐富的食物,有烤烏魚子配蘋果,
超大的漂亮新鮮干貝炒蝦仁和美國芹和漂亮的乾燒蝦
還有三寶湯,據說前一天的客人只吃到二寶湯,我們這一天又多了一寶,哈哈!
這三寶是哪三樣呢?鱸魚、鱉和羊肉
飯後思容想看魚塭,於是我們陪她走走,
天氣已冷,有的魚塭正在拷潭,
經堯家的魚塭非常生態、自然,
可以看見岸邊長了很多草,草裡還會藏著老鼠打的洞,
一隻仙去的鳥留下的殘骸,和岸邊蘆葦發出的幼筍~
1月份是嘉義沿海地區農田收空心菜種籽的季節,
花開時期,曾經看過一片白色花海襯在綠色的底毯上,非常美麗,
這次來的時間晚了,花海已過,正在進行收割
走小路,來到考試潭,這是北營
廟旁有棟老屋建築,雖然已經破敗,還是引起我們的興趣
帶瑪悧來到江山里紅磚聚落
從贊寮溝上的水閘門處,看布袋所面對的低地環境風險
晚上在洲南鹽場,炅樵親自掌廚
經堯帶來石斑魚
經堯特製的相思魚湯,味道非常好!
盛盤的石斑,肉質鮮美溫潤
晚到的邱義雄正在切烏魚子
去年冬至延到1月初的布袋行,結果因為感冒而無法成行,
1/21~22是和Mali約好的日子,思容剛好有空,也來加入,
於是我和思容又多待一天,到1/23才回台北。
南下前一天剛好是寶藏巖文化村協會尾牙
雪芬買了紅、白玫瑰各一大把,給了我一朵,
就這麼在工作室插著,然後我就南下了。
三天之後回來看它,更加盛開得十分艷麗.................
抵達布袋的第一天,帶mali看了第三工區和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的植物:
晚上在洲南鹽場,大夥兒相聚,有好料的,吃吃喝喝,
炅樵向玉米學了數招料理手法,擔任當日主廚,
經堯帶來肥美滋味的石斑,光看就非常誘人。
第二天Mali得趕回學校一趟,於是我和思容很逍遙地跟著彩綢到經堯的魚塭,
新來源醬園的老闆夫婦因為有事無法久待,就剩我們四個享用超美味的午餐
然後我們走訪了舊五區、八區、九區、十區和好美寮,
晚上到財哥家續攤。大師兄帶領著新進團員團練,他的嗩吶吹得真是好聽!
吃著、喝著,因為前一天睡得太少,大家都累了,
各自回去好好休息,說好第三天早上再到洲南鹽場。
思容太久沒回布袋,有許多update,
炅樵介紹了邁向自動化的機器和新的鹽場配置,
之後我們就趕著出發,到台南看小柏去了。
約在一家咖啡店裡吃午餐~
最後是彩綢把我們送到台南高鐵站,從台南搭回台北
1/8報到,展開進駐寶藏巖的新生活。
接連兩天有著THAV Tour和Welcome Party。
周六,本想跟家人出外踏青,小弟和山友約去騎自行車,我就進工作室了。
駐村藝術家Sophy和Liam從門口經過,進來短暫聊了一下,給了我她的姑姑自種的金桔。
思容來訪,我們一起去走訪每一間有開的工作室和展間,
非常有趣。
最後一站在小本書,她讓我們嘗試親自操作圓印機印出年年有(大鯨)魚圖案的杯墊,很有喜氣~
在薑黃葉上住了很久的昆蟲,
《對話之後: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出版之後,沒想到頗引起一些迴響,
2010年在寶藏巖駐村時認識的行為藝術家葉育君,最近回到了家鄉彰化,
將她創立的空間 insant 42 也搬回了彰化,
而且很快地和彰化在地的一些年輕朋友建立起聯繫。
受她之邀,繼台中新手書店之後,又於12/21周四,也是冬至前夕,前往彰化進行新書分享講座。
搭高鐵轉台鐵到彰化火車站後,育君騎摩托車來接,先去買了素肉圓,
然後一路順道拜訪了好幾個年輕人營運的新空間,
包括城中街的紅絲線書店、單車旅人咖啡店、武德殿對面的白色方塊咖啡工作室,邀約他們晚上來聽講座
再到 instant 42,就在八卦山下一條巷弄內。
放下行李,聊聊近況,吃吃肉圓,很快晚上7點就到了。
這次電腦沒問題,我準備的檔案都可以叫出來,
陸陸續續聽眾們也都進來了,有彰師大老師和學生,南郭國小老師,一位對藝術進入社區有興趣、從和美來的男士Michael,彰化野鳥學會,還有書店和咖啡店的店長,
去年10月在彰化社造工作坊認識的mia也趕到了,一口氣買了四本書。
面對這群非常有心的聽眾,我好像也講得特別賣力,忘了還有powerpoint這件事,
講了很久才想起來要去放powerpoint的照片!大家倒是不以為忤,覺得聽得很入神呢!
(攝影:李佳蓁)
比較可惜的是,之後沒有機會讓每個人都發言,因為比較晚了,有些人得趕著回家了~
野鳥協會的三位朋友多留了一會,請我們吃他們帶來的好吃的蛋糕,真幸福!
第二天早上,育君帶我去八卦山走走,就在她家後面不遠
我們經過藝術高中,然後又到育君的母校,彰化國中,
再繞道天空步道,來到大佛處。
天空步道感覺很多餘,視覺上也頗干擾,真是沒有必要的工程。
大佛讓我想到日本鎌倉
特地拍了一張照以茲紀念
下山後,前往南郭郡守官舍群,和南郭國小的兩位老師見面,
這兩位老師都非常積極又優秀,談著如何保存南郭郡守官舍的行動計畫
之後育君和我先回去,買了便當吃,等著彰師大美術系主任來訪。
這是育君主動的邀約,希望能讓空間提供有更多利用價值
主任正是多年不見的新樂園老友陳一凡,
昨晚已見到好久不見的王品驊,也在彰師大教書,
她和一凡帶著幾個研究生和大學生一起來,
南郭國小老師也趕來向她們做簡報,
洋溢的熱情讓一凡很感動,我當然也不例外
這兩天,在育君的牽線下,看見彰化地區澎湃的潛力正要迸發
值得為她們感到驕傲與雀躍!
其實每次新書分享講座之後,都會為我自己帶來更多的反思,提出進一步的提問
例如上一次在新手書店的分享之前,我回顧了自己何時開始關心環境議題?以及和自己生命經驗的連結與所從事的活動或事件之價值
這次在彰化分享時,則提出了兩個提問:
一是在視覺藝術(visual arts)裡,沒有「看得見」的作品產出,甚至其後效難以言說(intangible)的計畫,就不是藝術嗎?看得見/看不見 (visible v.s. invisible / intangible)
二是布袋經驗為什麼值得我們關注?
品驊在會後分享時,以她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回應,我很喜歡,不過還想再多聽聽其它人的看法,暫時先不說品驊回應的內容。
會有這樣的提問,是因為在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兩岸公共藝術研討會」上,
當我和其它兩位發表人分別報告了自己的論文內容後,主持人是遊走兩岸、目前在北京中央美院任教的張正霖,
他做了個小小的評論說,他發現台灣的公共藝術「老」了,
而且為什麼台灣的發表者都只提個案,無法提供這個兩岸論壇對「交流」的期待
似乎台灣人耽溺於小確幸而滿足了(以上是憑記憶所及,欠缺錄音紀錄的查證)
我對這樣的評論感到驚訝,也很好奇其它人怎麼看?
而在彰化這場分享中,由於來參加的聽眾有不同專業領域,
似乎對這場講座也有不同的期待,
第二天要回台北前,育君帶我又去了紅絲線書店和單車旅人咖啡店,
有機會再和他們稍微聊一下。
我很欣賞紅絲線的虹汝,覺得在溫柔的談吐下,她有一顆堅定和熱愛鄉土的心
很可惜前一晚沒有機會讓她發言,聊了才知道,她想多理解關於「對話」的進行,
這和她所處的境況有關,
鳥會的年輕朋友及社區來的朋友則是想要理解如何以藝術為媒介,進入社區,在社區裡發揮效用?
好的,這又多增加了兩個我可以思考如何切入以及地方協力的面向。
而這樣的「對話」旅程也仍會繼續……
和雪芬約了這周二要去鶯歌,就想順便去陶博館看展
忘了帶身份證件,只好花80元買票進場。
有些作品蠻不錯的,吸引我~
但照片沒有照很多,只挑了一些照照,給自己留下些記憶
和思容一起赴台中新手書店的新書發表,在高鐵站與彩綢會合
新手書店位置在台中市區內一個很熱鬧有趣的地方,我們下車後穿過一條長長的菜市場街,
抵達書店後,放下行李到附近一條相當具有文創氣息的中興巷一家餐廳,
就在院子的樹下吃飯,餐點十分好吃,我們都吃得很撐!
謝謝「老師」特地從高雄打電話來,告訴老闆不可以和我們結帳,
不明所以就被宴請了,真是非常感謝~
然後書店門口不斷有人送花來,仔細一看,哈!不是我的,是晚上另一場「刑警教父」出書了,
所以台中市長,警察局長等大官頭頭都送花籃來了
思容很有經驗,事先就告訴我可能不會有人來,
果然來的都是親友,只有一位年輕的學生是看了新手的臉書來的,被我們大家視為珍寶,哈!
陳玉峰老師被思容在半夜發訊息邀請,居然也出現了,
大家輕鬆聊著,直到唯一一位學生聽眾出現後我們才正式開始,
電腦居然有狀況,原先準備的Powerpoint完全不見,我只好清談,
思容原來要播放的影片也不見了,
還好她有帶吉他,唱了兩首我最愛聽的歌:「賣蚵仔」和「鹽收仔吊上壁」
精采極了~
來的朋友直呼賺到。
座談之後大夥兒合照留念,書店的薏萍幫我們拍攝
難得的一張大合照,唯一的學生聽眾坐在正中間,被我們這群大人圍繞著,非常有趣!
之前在台北藝術村工作,後來回到台中的羅賓也突然現身,啊,見到老朋友們真驚喜
之後我們移往彩綢高中同學夫婦開的青蛙墨西哥餐廳,
新的朋友一起吃吃聊聊,無不盡興!
聊到十點我才突然想起背包客棧check in的時間,趕快打電話跟他們確認,
三人搭計程車前往位於東海商圈的框框背包客棧。
這是個才開始營業一年多的背包客棧,還蠻新的,很乾淨,也很溫馨,
負責接待的阿賢是個活潑的年輕人,介紹過程一絲不馬虎,
同寢室的室友們也都很自愛,大家睡得似乎都不錯。
我們原訂第二天去高美濕地和國美館的行程,
在大家勸說下,以及潮汐時間不對,打消了兩地計畫,
改到附近的東海校園走走,
相當悠閒而輕鬆的散步逛美麗校園,度過美好的一天
(以上是有點流水帳的紀錄)
前一晚從紙教堂出發,回埔里吃完晚餐後,前往日月潭,
一路蜿蜒,抵達時已很晚,天色又黑又冷,下著雨
大家趕緊鑽進旅館裡。
12/9的回程,先去了地震博物館。我看得很盡心,
上海來的青年學者對這些較無感。
之後主辦單位驅車直奔桃園機場,把他們送去搭機後,我們返回台北。
進入地震博物館園區的陸橋上,標示出當年的震度:
第二天是星期日,也是又文在基隆策的展最後一天,
只好趕著出門,去基隆太平國小看展,
太平國小的位置很讚,居高臨下,俯望著基隆港
基隆港內正好停駁了一艘麗星郵輪
那天天氣很好,居然放晴了,大家都很高興!
從草屯到埔里,拜訪聞名已久卻始終緣慳一面的桃米村和紙教堂。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廖嘉展親自為大家做簡報:
上一次是和淑慧、梓萱到日月老茶廠,然後途經紙教堂,遠遠地看到它,卻已天色昏黃,必須打道回府了~
這次在瑪悧老師引介之下,終於得見,還有梓萱她們來拜訪之後一再誇讚的新珠,為我們做導覽
園區內:
紙教堂內外:
後來天色已暗,很多地方就不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