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漁港,可以看見海上的龜山島:
大溪漁港,可以看見海上的龜山島:
大溪漁港在宜蘭縣,和桃園縣山裡那個大溪沒有關係。
來到大溪漁港的時間,正好是漁船捕魚返航的時間,一艘又一艘從近海回來的船隻,紛紛駛進狹窄的水道裡,進入港灣。
船上的漁民仍然沒有停下來休息,繼續忙著整理漁獲,
岸上拍賣漁市裡也是很多人,各司其職,
這是個活的漁港,黃昏時候熱鬧滾滾,
看著擁擠的港內,我很感動,漁民的生活不簡單,然而一旦長成漁民,那些艱辛也就成了日常,照樣勤勤奮奮地工作著。
昨日天氣好,陽光和雲朵玩著遊戲,整個海邊透著不一樣的光線和風情,很美!
鷗不多,有些已經停棲在海水中突出的一塊大石上,
隨船回來有一小群,在岸邊環繞飛翔,距離有點遠,我沒照它。
照片很多,就不多解釋,一一放上來了~
(未完待續)
昨天是燒窯第二天,沒進工作室,和家人出遊。
弟弟想去看看燕鷗來了沒?
我們先在下埔和頂埔,看到一群小鸊鵜,數數有14隻之多。
還看到一隻蒼鷺,非常驚訝。
儘管蒼鷺是候鳥的先頭部隊,8月中旬就來未免也太早了吧?
轉到蘭陽溪口,遠遠地看不到什麼鳥,得架單筒,
大眾爺廟前樹下架了好多吊床,我也挑了中間一個躺下,
河口有風,蠻涼的,
後來到壯圍遊客中心去上廁所,就在那裡歇腳吹冷氣,喝咖啡買金橘,
這個位於鄉野中間的遊客中心,建築設計得蠻不錯,聽說是新落成沒多久,感覺很舒服
之後轉到大溪漁港,大約下午4點左右,港口內陸續停滿從外海返航的漁船,也有很多人來釣魚,熱鬧非凡~
因為照片很多,就另外開一篇新的文章來放。
大美女們為惠容慶祝退休,提議在北投春天酒店過一宿,第二天再去走步道
我沒參加住宿,今天早上加入走步道行列。
梓萱開車下山至新北投車站接我,然後去走二子坪。
新北投線的車廂蠻有特色,擺放的座椅不多,有些空間是專為展示地方特色而佈置,
例如有代表溫泉的木澡盆,其實是個桌面,展示著LED螢幕,播放介紹影片
二子坪聽說很久了,倒還是頭一次去。儘管不是假日,人超多
好在樹木遮蔭不錯,沒有太曬,路程不太遠,也很好走,是很平易近人的一條步道。
終點處是較開闊的草地和池塘,三隻藍鵲飛過,很驚喜。
昨天下過雨,雖然太陽大,風還是很涼的,天氣很舒適
附近的山勢很美!
路旁小野花:
下山之後,去康迎鼎陽明山店吃飯,飯後在白房子喝手沖咖啡,度過快樂而悠閒的一天。
在竹林中的照片其實是本來要去,卻因人多要等兩小時而放棄的Kama咖啡店的庭園:
上周六(2020-4-25)因為疫情釉藥課再延兩周,
終於有機會喘息一下,休息一天,和家人出遊。
先走北投、三芝、石門到金山,
進金山青年活動中心,
哇!好大一群人圍繞,原來是在等金鵐。場面很壯觀
後來看到一隻鷹,是人養的,問了主人,叫哈里斯鷹,產自南美。因為在樹下,光線有點暗,照不是很清楚。
最後去水尾漁港附近眺望野柳岬,
美好的一天!
這次春假是從周四開始放,
小弟想去宜蘭看鳥,我們決定周五出發。
這一天的天氣也比較好,之前都下雨,之後也會下雨。
上路時車流還好,大概是有高乘載管制的原因。
一路上看到不少鴨子,花嘴多蹲在秧苗已經綠油油一片的稻田田埂上休息,
白腹秧雞出來逛大街,兩次看到黑翅鳶空中停留,
還沒插秧的水田裡鷸鴴科較多,
黃鶺鴒和黑鶺鴒都有出現,非常漂亮的鳥兒
比較特別是還看到黑頭文鳥,可惜太遠,相機不夠力,照不到,只能照個景,聊備一格
新南一帶鳥況較優,感覺是農民有在顧生態了,很難得的景象
宜蘭發展很妙,新選上的縣長是國民黨,本來不被看好顧全環境生態這一塊,
不過幾個事件的發展都很妙,和她的名字一樣,裡面也有個『妙』!
希望宜蘭能持續保有她原本的淨土,祈禱~
回程果然車陣又在礁溪大排長龍,我們避開塞車,走北宜回家。
文鳥在圖左下方的草叢裡: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全國如臨大敵,許多活動都取消或延期,
梓萱約我和春華還有錦鳳,我們到郊外走走,去淡蘭古道的石碇段,
這一天是補班日,不過人仍然不少。
一路緩坡,走到吊橋。風景也不錯,賞心悅目,
回程另走了一小段,看見路旁有「猴子出沒」的告示牌,畫面有趣。
而且看到不少鳥,最特別是看到一隻翠鳥,還表演出水秀,梓萱竟然錄下了。
以下放照片:
雙十節國慶日這一天,終於我也決定放假一天,
老媽日前在市場摔了第二跤,我也有大腿肌肉拉傷,
小弟說,我們路邊野餐就好,但那裡實在太路邊了,待一會就很無聊,
最後我們決定去走步道,沿著碧溪步道,小溪整理得很美,
然後轉上翠山步道,老媽率先爬上,我們只好跟上,
順便就走了一圈山路,蠻美的,
在碧山崙可以眺望到對面的陽明山群峰,包括七星山、面天山,向天山,紗帽山……等等
繞到大崙尾山,沒上山頭,我們就下山了,
小小一段,還不算太難爬,兩個傷兵都覺得還能負擔~~~
(2019-8-3 星期六)
熊空這名字很有趣,是在三峽的茶園,
小弟帶媽去了好幾次,上周六終於有機會讓我也見識見識
他們主要是去山上納涼,
到了傍晚,在茶園旁的柳杉林處,聽蟬鳴陣陣,配著涼風,真是舒暢~
只是放照片:
一樹啾啾,麻雀的家
永福橋夜景
三峽李山神宮遠眺
上周六,終於有空閒和家人上山納涼,
到福山部落一處涼亭野餐放空。
途中經過五重溪瀑布,陰離子很盛,讓人心曠神怡。
以下只是放照片:
2019.6.28 (五)
臨時起意想去參加這個工作坊,因為覺得難得可以把相關議題的內容一次做個了解,
於是一日高鐵來回。
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其它年輕人的參與以及能力,真是好!
紅冠一個人搞定會場,(當然還有許多在地朋友的協力),然後請求共筆協助,
於是會議紀錄就即時建立起來了,真厲害!
不得不佩服現在年輕人對3C的充份掌握和利用,
帶著筆電到處跑,隨時都可以辦公、工作,讚!讚!讚!~~~
上周六去雙溪,小弟開車載我們去取流蘇樹苗和兩株桂花回來,
一路上桐花處處,藍鵲也出來好幾次,雖然還下著雨
我另外買了酵素果露,準備送禮用
拿了樹苗,去丁蘭溪谷繞了一圈,然後往坪林去。
在坪林橋看鷺鷥繁殖,然後去吃麵線,再打道回府。
第一次走坪林老街,原來還有一個乾枯樹枝的景!
以下放照片:
上星期六,悶到了,很想出去走走,
就跟小弟和家人到天元宮一帶,想看藍鵲,但因有人施工,藍鵲沒出現,
後來到上面的慈德宮遠眺淡水河出海口,風景極佳~
先放照片,
夜與晝:
之前PO過的白晝照片,作為一個對照:
3/1周五,和家人去烏來,先到保慶宮,看到漂亮苔蘚,然後在西羅岸路看櫻花,
櫻花和苔蘚:
回程時因塞車,照到一直想照而從未成功的瀑布,只是車行之間,速度造成不好對焦,聊備一格:
周六趕去桃園文化局,看展覽和聽座談會,是張惠蘭策的女性藝術特展,
參展者中有很多認識的好朋友,見到面份外開心,
下面是座談會一角和展場一瞥:
周日要北上了,雖然前一天才去過永安濕地,但因為天色已暗,只看到遠遠的黑琵棲息著,
於是小弟驅車再度前往,果然運氣不錯,黑琵都還在,而且好幾隻大砲在那兒守候著,
高蹺鴴、反嘴鴴還有鸕鶿,好不熱鬧!
心滿意足上路後,往布袋前進,沿著61線旁的台17走,一路是魚塭和鹽田濕地的景色,
在北門三寮灣東隆宮附近,遠遠看到一大群鷗鳥,真壯觀。
進入布袋後,加油和買包子,沒想到兩家都沒開,只好在7-11裹腹,
然後到鰲鼓濕地,那裡的黑琵也不少,
當然看到最多的還是尖尾鴨、鸕鶿和白鷺鷥,以及反嘴鴴和鷗科的鳥,
也有一些小鷿鷈和赤足鷸。
這次因為待在車上,沒下車吹風,也沒架設望遠鏡,沒看到大杓鷸或是其它水鳥。
夕陽下的鰲鼓真的很美!
尖尾鴨翹屁股:
鸕鶿晾翅膀:
小弟擔心路上糧草不夠,決定先往北港找吃食,於是又進北港買到包子,
回到台北已經晚上10點,我們整整耗了12小時在路上!
這次春節放假提早,所以也提早南下,
小弟決定陰濕的北部不停留,直接到雲林看鳥去,
在元長鄉繞來繞去,最後在信義國小附近農田看到小辮鴴,有1~200隻之多,非常開心,
因為去年天氣不佳之下,只看到遠遠一隻傷鳥。
手機不夠力,無法照出全部的鳥兒,聊作一份紀錄。
之後轉往布袋,看到眾多鳥種,包括十來隻黑琵。
最後繞到八區,太陽光電板已經架設起來了。很大一片。
我想到之前彩綢帶我來看的時候,提起她建議做最後的溫馨告別的地點。
如今鳥況應該永別了~
上周三,(2019/1/9)
搭筱鳳及她先生明聰的便車,去雙溪找淑慧,由她帶我們拜訪兩位雙溪的小農,林下養蜂的簡隆盛和日照農場的呂文志
非常感動這兩位小農在從事生產時,不忘照顧土地的心。
簡和小弟一樣大,有著非常豐富的跨領域工作經驗,最後因養病回到家鄉,開啟養蜂事業。
他給我們看前一天才摘下的虎頭蜂巢,以及巢內的蟲和蛹,還有卵。
蜂為完全變態,因此有卵、稚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
午餐他請我們吃寶石鱸,百香果,還有他太太醃的金桔,
以及蕃茄冬瓜湯,湯裡加了四顆蛋,也是從他的雞舍拾回來的,還有淑慧帶來的老孫水餃。
雖然下著雨,感覺十分溫暖。
非常黏人的黑狗旺來也在桌邊不斷討摸:
聊得很盡興,聽到很有意思的故事。然後因為時間晚了,告別主人,趕往下一個地點。
日照農場主人呂文志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聊得愉快,因天色陰暗,就未拍照。
但我很喜歡他的農場裡的雞和藍腹鷳的姻緣故事,好有趣哦!
他們兩人都有朝「完全農場」發展的傾向,對保有「生物多樣化」有貢獻。
也許有空時再來寫寫這些故事。
繼上周末的大美女聚會後,日子過得很快,這一周又過完了,
數算最近的日子,做了些什麼呢?
做了一個「J.C陶作-J.C Pottery」的粉絲頁,
然後1/2進駐寶藏巖,1/3和1/4分別去整理工作室,
夜晚時坐在工作室裡看窗外:
1/5周六,去田寮洋看鳥,意外地在雙溪看到了藍鵲,然後在田寮洋看到黑鳶,居然還有一隻紫鷺飛過。
還有一些火車經過的情景,
總之,這一周雜事似乎做了不少,正事、大事好像沒有,
就這麼稀里糊塗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