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斗子出來,原想去九份走走,
也是很多年不見,觀光客多到塞爆,找不到停車位,
於是我們改往金瓜石,去黃金博物館,
當年我和大學同學叔明去金瓜石爬山,澎恰怡和黃品源在那裡拍《無言的山丘》
現在都看不到了。
吃吃豆花,拍拍茶壺山,過往美麗的山景,就讓它留在記憶裡了~
從八斗子出來,原想去九份走走,
也是很多年不見,觀光客多到塞爆,找不到停車位,
於是我們改往金瓜石,去黃金博物館,
當年我和大學同學叔明去金瓜石爬山,澎恰怡和黃品源在那裡拍《無言的山丘》
現在都看不到了。
吃吃豆花,拍拍茶壺山,過往美麗的山景,就讓它留在記憶裡了~
望幽谷
怪石嶙峋
在美麗的海邊,有人選景選到這裡來拍攝cosplay,
挺不錯的選擇!
很久沒去八斗子了,
意外發現一道漂亮的海岸。
這陣子很忙,難得和家人出遊。
選日不如撞日,
洲南主人直說我運氣真好,他們第二天中午要試菜,邀我一起參加。
有好吃的,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第二天早餐是阿亨放網籠捕捉到的鹽田野放蝦,
萬掌伯已經退休了,現在阿亨接手鹽田的事務。
剛剛撈起的蝦子用冰水鎮著,據說直接剝殼就可以吃,像沙西米那樣,
試了一隻,果然鮮度夠,肉質脆度彈牙,清爽不膩,帶著些微甘甜的餘味。
秋陽下,多元媽媽們要把結晶的鹽再多曬些日頭,
然後進入人工挑鹽、進行品質控管的程序。
同時間,洲南晚宴的試菜行動也正積極進行中。
有濱水菜打出的清涼退火綠果菜汁,
以及環繞著鹽田特色的水產和蔬果料理,
午餐吃得好豐盛喔~~~
謝謝主人家!
話說兩年沒有參加到謝鹽祭了。
原本想趕去看表演和展覽,也因為參與桃園地景藝術國際論壇的關係,完全沒有一絲空隙。
論壇結束後,回家好好補眠了將近一個星期,讓自己放鬆,
然後就趁國慶假期前人還不是很多的時候,趕高鐵南下了。
回到洲南的感覺真好,
謝鹽祭剛辦完,颱風杜鵑小姐就來把展覽棚架都吹壞了,聽說還有幾張照片被吹到水裡~
但洲南主人們還是不改熱情,開心地相迎。
走過熟悉的鹽田小徑,好多水鳥也回來了,
秋分已過,傍晚微涼的風吹起,看著水面漣漪,很舒服、很幸福的感覺
遊客請我幫忙拍大合照,指明那棵沒有葉子的枯樹要入鏡,還有「藍色小房子」,
「藍色小房子」?是指「藍色屋頂」啦,哈!真可愛!
陸續和老友們見面,然後隨著年輕的工作人員一起到慶和軒,
默劇藝術家姚尚德正在那裡駐村,帶領慶和軒團員們進行默劇的肢體工作坊,非常好玩。
團長財哥為今晚的上課內容做了個簡明扼要的總結:看報紙、穿衫褲。
阿德老師看起來很有喜感,上課的態度卻很嚴肅。
雖然這一群老學生們一個個唉唉叫,但還是可以看到他們努力克服僵硬身體和不靈活肌肉的精神,
我和團長夫人一組表演雙人看報紙,很得到阿德老師稱許,
一開始心裡還很暗自得意,事後想想,應該是團長夫人帶動得好,我才可能跟得流暢,
畢竟團長夫人隨著財哥出團,南征北討也不知幾多寒暑了,早就練就了表演魂~
我真幸運一來就得到戲精相助^^^
另外阿德老師要大家運用想像力來表演的方式,也是個很棒的引導。
而一開始的暖身運動更出乎意料地讓我在身體扭過來、轉過去之間,居然十多天累極的身軀和繃緊的筋骨都鬆開來了,
好開心!
晚上回到洲南,一個人在水邊的半拱形竹橋上坐著,四周很安靜,只有涼涼的風,幾聲鳥叫,
遠處61線上的車燈從左滑到右,
抬頭,天上的星星今晚出現很多顆,我唯一認得的獵戶星座似乎在有點偏南方
徐媽媽養的阿福(還是"小黃"?)不在了,
流浪犬小黑也不見了
跟以前比起來,夜晚這裡少了狗的聲、影
清晨結在草上的白色蜘蛛網,編織得非常漂亮!
最近每個週末都想去郊外走走。上周六的路線是從坪林往雙溪柑腳,然後繞到泰平烏山,再往貢寮德心宮。
回程看見蝙蝠山,好像鼻子被削掉一樣,樣子有點可憐。
難得天氣好,可以在蘭平千里登高望遠。
被削掉鼻頭的蝙蝠山
山頂有個三角點,不過沒照到,路邊有個圖根點,容易辨識:
不知名的蟲,身體形狀很特別,可惜沒拍清楚。
停車場的花~
雲~
昨天天氣晴朗,跟著家人一起出外透氣,到陽明山周邊的小山登山去。
其實只是走一小段登山步道,500公尺而已,但坡度較陡,還是爬得氣喘吁吁,好在山風很涼,開心!
天空很藍,拍了許多雲的照片。
看到一個蟬蛻,好完整哪!
登高望遠,可以看得到(由左至右)七星山、紗帽山和華崗喔!都是火山地形。密密麻麻的建築區,那是內湖。
三港、五份祕境是上星期四(7/16)去的,看了嶺頭觀日所在和雙溪-牡丹間的火車上坡處,
還有梯田和小殼精草,
宜蓮的導覽充滿對家鄉的熱情…
黑翅蟬是數日前在花盆下發現的,上次還發現了一隻蝴蝶
家附近的生態近幾年來有愈來愈好,
時時還會聽見五色鳥和斑鳩、樹鵲、白頭翁的叫聲,
有時也會有綠繡眼、大卷尾和紅嘴黑鵯的叫聲,
甚至偶而會有竹雞和紫嘯東~
不過牠們都藏在樹林裡就是了,用肉眼很難看到,
往往只看到眼前一陣黑影掠過,然後就不見了,消失在葉叢後面
上星期一去了烏山,因下雨,沒拍照。
昨天跟著小弟和老媽去二叭子植物園,因為比較近,所以很晚才出發也不影響。
走了一小段山路,雖然體力大不如前,
回來洗個澡,睡一晚,今天果然覺得身體有鬆開,
看來人還是要多運動,爬爬小山,不能偷懶啊~
山裡的月桃花,開得好盛:
附近山頭的社區,開發得密密麻麻真可怕
昨天在葉里長帶領下,一行人拜訪三港里,
農民在路邊田地播種大波斯菊作為綠肥,一片黃色花海,很好看
再去拜訪慈安宮、慈安宮旁的蓮花田、土地公廟
和里長自己的田,
桃金孃
使君子
最後來到遠景古道附近陳氏兄弟的有機農場。
我非常欣賞陳家農場的經營,特別是對於水路的設計和植物栽種,
都有他們多年下來的經驗和心得,
陳家大哥、二哥對每棵植物都能娓娓道來,
農場裡有荷花池,池裡還養了魚蝦、甚至蛤蜊。
果樹、蔬菜之外,他們也有雞舍、鵝圈,
農場旁的山林裡,則有祖先留下來的桂竹,
幾乎已是一個完全農場的芻形,
相當自給自足
農事之餘,陳二哥喜歡以植物造景
結合漂流木和空氣鳳梨、仙人掌,佈置得相當吸引人。
在陳二嫂的精湛廚藝下,品嚐到豐富的古早味料理,
好充實的一天啊!
陳家特有「五行麵疙瘩」!
今天繼續去觀音山賞鳥
本來小弟是去追鷹的,但是鷹並沒出現,
林梢步道做得不錯,也很大眾化,
來到凌雲禪寺上方,
一棵枯樹上不時地有五色鳥來停棲
用望遠鏡甚至可以看到它嘴裡銜著一隻綠色的胖蚱蜢,
然後在高高的樹頭上享用大餐
今天下午太陽沒有很大,有風,天氣比較涼爽。
觀音山是很方便的台北郊山,沒有太多過度人工化的設施,還算保持著清爽的面貌,
對於膝蓋受過傷,只能去郊外走走,沒辦法爬陡坡的我們來說,
是個不錯的地點。
開滿黃花的相思樹,真的有怒放的感覺。有人認為,這是今年大乾旱的前兆。
最近日子有點忙碌,都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喜歡出外走走
昨天是五一勞動節,連假開始,下午天氣陰,
小弟說,這個天氣什麼鳥都看不到,除了小鶴!
它總是在蓮花田裡,也不太怕人,
因我還沒親眼在現場看過,
於是就上了車,穿過陽明山到金山。
大家慣稱它小鶴,其實它個頭兒一點兒也不小,
比鷺科最大的蒼鷺還要大上許多,
但是是隻迷途的幼鶴,來台度冬已經半年了
受到金山地區愛鳥人士的保護,過得算悠遊自在
我們到的時候,人比鳥多,一排大砲在路邊整齊架著,真是有趣!
小鶴有些長大了,羽色也從原來幼鳥的黃褐色逐漸轉為白色。
頭臉部的紅毛很引人注目,嘴巴好尖,
在蓮花田裡一直吃一直吃,
吃飽就站上田埂理羽,面朝著公路,好有Model的架勢
遠遠地,我只能用小相機拍下環境,作為這一天的紀錄。
上星期六(4/18)再去坪林,
本來是要走濱(北勢?)溪的自行車道,中途開始下大雨,
只好折返
雨中回到橋畔,看到鷺科掛滿樹
小白鷺已經蹲伏在巢中孵蛋,
有幾巢甚至幼雛已經伸長著脖子等待餵食
看到活潑潑的新生命在自己眼前展開
不必借助望遠鏡這些機械,
老媽好高興、好感動,
真令人欣喜~
雨中用我自己的小相機隨手拍了幾張紀錄,不是很清楚,
聊備記憶之用
坪林的茶園
小弟照的鳥影,
覺得有趣
我沒去,借他的照片來一用
黑冠麻鷺
老鷹(大冠鷲)
鴨子飛過
光影
昨天說好要去「我家吃麵」嘗新,
車停台大校園,走路過去,
三人叫了三碗麵和一盤綜合小菜,竟然吃太撐
慢慢走回停車場,
上車往坪林去。
坪林拱橋邊的樹上停棲了不少鷺鷥,
四月是繁殖季,它們都守著巢,高高低低,好像鷺鷥公寓
因為下著細雨,我們在候車亭避雨順便架望遠鏡看,
但是喜鵲不怕人,就在亭外下方草地上和水邊,
肉眼清晰可辨。
最稀奇的是看到一對台灣藍鵲,停在路燈桿上好久好久,
讓我們看個夠,
然後老鷹也沿著溪谷出現了,不斷滑翔盤旋……
夜鷺和小白鷺的腳都變桃紅色了,頭上翎毛也出現了。
黃頭鷺更誇張,從頭到脖子都換了黃羽裳,非常鮮艷醒目~
雖然天氣不好,倒是看鳥看得很過癮。
我沒有拿相機,
以下都是小弟照的,借他的照片來紀錄一下。
喜鵲
台灣藍鵲
夜鷺,腳已轉成桃紅的婚姻色了~
夜鷺雌與雄
牛背鷺,又稱黃頭鷺
一對鴨子
德心宮前的河中小島,有兩隻鴨藏在草叢裡,
好多隻蒼鷺和一隻大白(?)站成一排,
要離開的時候,看見三隻大卷尾在表演飛行,
然後一隻紅嘴黑鵯在廟宇高處的燕尾尖上不停地叫著「煮機煮」,
(網路上也有人說是喊「小氣鬼」,下次遇到再聽分明些 ;-)
它的龐克頭、大紅嘴和大紅靴是特徵。
從德心宮轉往田寮洋,看見路旁的木瓜樹被穿上色彩鮮艷的衣服,好像正上演著一齣舞台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