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霖發訊息給大家,說黃金町駐村已經十周年了,
時間居然過得這麼快!我們都不敢相信,於是大夥兒相約聚餐慶祝友誼十周年。
朝聖提議去祥和蔬食吃素菜,彼此交換近況,聊得非常盡興
最後請上菜阿姨為我們拍合照,
很好笑,朝聖說,把臉拍成這麼劇場照,有比較好嗎?
不過我們穿的衣服色彩還真搭,
果然是一夥的,哈哈!
坤霖發訊息給大家,說黃金町駐村已經十周年了,
時間居然過得這麼快!我們都不敢相信,於是大夥兒相約聚餐慶祝友誼十周年。
朝聖提議去祥和蔬食吃素菜,彼此交換近況,聊得非常盡興
最後請上菜阿姨為我們拍合照,
很好笑,朝聖說,把臉拍成這麼劇場照,有比較好嗎?
不過我們穿的衣服色彩還真搭,
果然是一夥的,哈哈!
QQmei邀我去參加市集,本來打算婉拒,
因為是展覽最後一個週末,加上之前忙於各項活動,沒時間發展新作品,
經不過她的再三熱情邀約,答應撥空下去參加,沒想到還是忘了有釉藥課這一回事,只得請假。
這次市集收獲豐富,我的攤位和林務局在一起,學習到他們志工對集點民眾的問答方法,應用在自己作品上,果然效果很好,
覺得即使民眾沒有買,還是可以透過作品傳達一些環境/生態理念!很讚!
新娘子華亭在我旁邊的帳篷裡,承她好意借我一些植物,果然妝點之後氛圍更佳
阿北也和朋友一起來了,他現在住嘉義,距離不遠。
來回高鐵站共乘的幾位新朋友,我們一起睡民宿大通鋪,大家也在回程前照了一張大合照。
人生第一次正式的市集經驗,在社區的熱情包圍中,非常愉快。
回程也很順利搭到有位子的自由座。
不過一回台北,就看到香港的消息,真是心傷不已。
在成龍忙得根本沒時間看手機,瞬間似乎是2個世界!
和華亭合照:
會算塔羅牌的威德幫我做的店招,有中古的神祕氣氛:
這位女士對我的小陶罐《破甕裡的春天》非常感興趣,最後成交,我跑去找她合照,因為作品像自己的孩子,找到新主人時也希望新主人能接續地愛它惜它~
田老闆則選了《龜(歸)去來兮》和他稱是「雨過天青」的小碟子。
第一張沒把作品照得清楚,所以又補拍了一張:
臨行前的同車/同房夥伴大合照:
海報是同房的一位夥伴朵蒂的設計:
昨天受回鄉深耕的藝術家好友萬一一之邀,
到新竹香山為富禮國中學生帶領一場「濕地的想像和認識」工作坊。
我給一一的補充說明是:
「透過影片欣賞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對濕地的認識,並發揮想像力,進行對濕地的書寫。」
這個工作坊的時間和內容喬來喬去,真是好不容易才定下來,
結果主任帶來的是桌球隊,男生和女生,從國一到國三都有,
不過上課的時候他們很投入,我準備得很紮實,也很高興學生們有很好的反應,
大家都很開心。下面是現場一些紀錄,有一一傳來,可愛祕書冠璇拍的,也有我自己拍的,
很開心的一次相遇。相信學生們也感到有收獲。
還有一位王先生,是一一的藝站的熱情支持者,從板橋來參加活動,也成為旁聽觀眾之一。
一一請我們吃她姊姊從關西送來親自做的草仔粿,被一一放在黃槿的心形葉上蒸熱,煞是好看。
下面就只放照片了~~~
Jo 參加了竹圍工作室25周年的系列活動,來和我說起Chris Fremantle,原來她是從蘇格蘭來,聽到我談蘇格蘭的案例特別有感,
之後我們交換了聯絡方式,
她和Robbi來訪,送了我一份禮物,是她們正在進行的計畫的Sample,非常漂亮,
我請她們拿著禮物作品合照一張,讓我留作紀錄~
真是好!
這個周末很忙,時間排得滿滿
從周五臨時去萬芳醫院看坪和坪媽、坪爸
周六便是竹圍工作室一整天的活動,在TAV。
我的Keynote speech是在早上,遇到不少認識的朋友,包括又文、菲律賓的Rhine Stone, Wu Mali也來了,很是令人驚喜
佩如說她上午有活動,下午也從新竹趕來。
工作坊分3桌,除早上兩位Keynote speakers外,藝術村總監李曉雯也帶領一桌。
最後還有個大合照,Margret說要獻花給我,是一把開著紫花的九層塔和紫蘇,很有趣!
最佩服早上的口譯和竹圍工作室年輕的行政團隊,每位都超有才的,尤其營運總監Iris,最後的雙語總結很精采!
竹圍工作室25年來培育了不少年輕藝術家、藝術行政,真是不簡單,這點無論如何要向Margaret致敬。
以下是Iris最後總結時的身影,白板上是她快速記下各桌的重點,
還是要說,真是不簡單啊!
好欣慰台灣有這樣一批很棒的年輕人!
相關的網站連結: http://bambooculture.com/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51
周日在寶藏巖上iNaturalist課程,由荒野棲地部主任來主講,
然後晚上新竹姊妹花來上釉。同是護理師的姊妹花很勇於嘗試,期待她們的作品出窯。
下面的圖片則是之前小胖的作品出窯照,其中,高枕無憂的小人背後有一塊紅色的菱形,上面寫了個福,很可愛
由於位置剛好在臀部附近,絢虹說,她覺得像內褲,害我忍不住莞爾~
昨天下午和海如約了,去看當代一年展開展,然後繞過去海桐,看蓓菁的展覽,最後一天。
以下是當代展中一些照片,
其中,簡福鋛的作品最吸引我~~
當然還有育君的卦山力。
最後一張是魚刺客在現場創作時,小朋友也要參一腳,好可愛,哈哈!
忙忙忙,日子總是過得糊裡糊塗。
周二下午搭高鐵到台中,晚上和惠蘭老師及明君老師課堂上的專修班研究生分享「藝術介入空間」,
隨後參與評鑑。
周三上午先去惠蘭介紹的伯朗咖啡吃早餐,到了一看,
咦?這不是大約一年半前(2017-12-17)我和彩綢、思容逛東海時歇腳的地方嗎?
很令人懷念的感覺就湧上來了~
靜靜坐著,快速吃完早餐,發現門口站著的雕像,不正是之前去宜蘭時,老媽跟他合照的那位端著大咖啡杯的大鬍子老爹嗎?
真有趣,趕快也拍下來~~
這次入住東海校友會館,走廊上看到這一窗景,覺得也很像在展示一幅錄影藝術呢
兩校的學生大不同,
東海因為是專班,有在職生,有退休人士,年紀雖大,卻很認真。另外有三位大學部的年輕人有興趣來旁聽。人數不多,卻很專注。
在靜宜,談的是可食地景。上課學生主要為大二或大三,學生較多,也有外系,但對聽講似乎很難一直保持專注力,
我覺得這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從生態(理科)的思考要進入藝術的領域,有很大的跨越,難為他們了。
不過有兩三個學生已經開始在進行種植了,談起他們的經驗,雖然說很辛苦很辛苦,但發現到土裡的生物很豐富時,兩眼都會發光,
我覺得真是棒極了,感覺這些年輕的學生充滿希望!!!
兩天都下著雨,
有了上次鹿港淋雨背包全濕的慘痛經驗,我這次雨鞋出籠,借了小弟的背包雨罩,哈哈,行進無阻,便利多了。
今天一早趕搭高鐵到台中,然後換計程車去草屯,單程跳表就要695元,司機有說他是走近路,
不過到了工藝中心展場後,很開心地參加了開幕儀式和記者會。
先是有開幕音樂演奏,曲目中居然還有卡農,我聽了感動到要流淚,那是年輕時最喜歡的古典樂之一啊!
樂手組成也很有意思,三個女生,一個拉胡琴,一個拉大提琴,一個彈豎琴,中西合璧~
我的作品策展人拍得好,第一張就用他的,然後是我今天在現場拍下的一些其它角度。
要感謝在地竹藝師徐暋盛的巧手製作,否則作品也無法順利完成~~~
展場內的一些作品,有些沒拍好的,就不放上來了,
離開前,特別照了一張主視覺,在燠熱的夏天看起來,感覺很清涼:
上周六應淑慧之邀,去雙溪參加綠色生活協會的會員大會,
雖然會議進行中間有小插曲,但大致說來蠻成功的,恭喜淑慧和棟山,真的不容易啊,在雙溪這個民風保守的小鎮要推動環境理念相關的事物,總是遇到阻力,
還好一關關都慢慢過了。
日照農場主人找我幫忙寫黑板,是我的廣告看板處女作耶,於是兩人留下了這幅合照,
還要謝謝淑慧,幫我留了一棵流蘇樹苗和3棵桂花,先帶回一棵種在陽台上,其餘的等小弟有空再幫忙去載吧!
周一和微聚夥伴一起進行山城花園藝術計畫的第一次整土工作坊,大家弄得很盡興,開心,
接下來五月6日第二次再繼續把土弄好,弄完。
周三上第三次釉藥研習,大家都上得興緻盎然,
以下照片仍然出自釉藥協會臉書:
這星期因突發事項增多,頭腦有些昏,和雯君從鶯歌搭火車回台北時,突然發現背上的背包不見了,
想起似乎放在月台座椅上,趕緊在浮洲站跳下車,換坐對面火車趕回去,還好背包還在月台上,沒人動,嚇死寶寶了~~
最後放上一張有植物的小作品照和兩個小動物照:
昨天是生平第一次自己擺攤,在自來水園區。
原本預期是出太陽的好天氣,沒想到變陰冷,還下雨。
感覺人潮不是很多,
不過對我來說,還是很新鮮的體驗,交朋友成份高。
Kjohn人真好,很熱心,主動提出可以幫忙,協助我搬運。
找了阿鬼來,繼續賣他的龜寶,運氣很好地,第一個賣出,買主竟然是晴光商圈的寶春,好巧妙啊!
後來我的有蹼小怪物被工作人員之一的女生挑走了,她說有聽過我在元智大學的演講~
好妙啊!
我的攤位左邊是一位原住民木藝藝術家,吉優喜,他很幽默,一來就和我做的一個純素燒陶瓶看對了眼,
又傳授我許多他的擺攤經驗談,逗得我哈哈大笑~
後來他送我一支髮簪,我說要回贈他陶瓶,他就又加碼了一個貓頭鷹鑰匙圈,
原來市集擺攤的朋友就是這樣交結的~~~ 哈哈!
雖然我的業績不好,但有阿鬼的一組龜寶撐場,也算不錯啦!開心!
順便放一張海報,做為記憶的提醒:
下面是LED燭光燈,和放在小燈罩裡的關燈照與開燈照:
這一周突然變得忙碌。
上周四才獲悉工作坊的時間,周五、周六和周一都早已排定事情,
(周五寶藏巖-海桐聽王德瑜創作分享,周六太陽埤,周一立法院台南七股公聽會)
周日布市也休假,
只有周二可以趕去買材料,晚上整理簡報檔案,竟然失眠,睡不安穩。
周三一大早搭高鐵南下台中,請果凱來接,直接趕往學校。
抵達時還先去農會取回寄放的一箱材料。
進教室已經有些延遲了。
還好主任、兩位老師、同學都很配合。
我快速地介紹了一下自己過去的一些相關創作,
也是想趁這個難得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創作型態,不是只有教科書上的印象派、油畫或是雕刻而已~
由於時間非常緊迫,只能快速地說明,然後讓他們進入手作階段。
不過這班學生似乎很優秀,取材料時很有方法,很節制,不會亂搞,
學生做起來也很認真、投入,色感很好,也創意十足。
由於之前每次工作坊都是以3小時為一單位,這次主導計畫的建築師可能不了解,只有以兩小時為單位,
中午下課時學生大多還沒完成,老師願意另找時間請學生完成,真是感謝!!!
好期待他們完成的作品喔~~~
上課的一些實況紀錄:
以下是果凱拍攝:
這碗蚵仔麵線已經做好了,超棒的~
溫馨大合照:
之前就答應帶媽去雯君工作室觀賞分享會,
這是很多年沒有搭捷運、公車和計程車的老媽一天之內全經歷了,
也見到十多年沒見的一群老朋友們:成德、艷麗、馨敏……等等。
難得大家又可以一起合照,還見到雯君的大妹:
老媽的狀態令大家讚歎!
老媽欣賞這肥肥大大的天堂鳥,認為很有氣勢,像雕塑:
簡單記一下最近幾日的流水
上周六,到北美館聽孫松榮和朱盈樺對談超現實主義,
11/10 (六),14: 30-17: 00
講題:影像叛變-超現實主義在當代影像藝術之遺贈與轉化
Image Rebellion - The Legacy and Transformation of Surrealism in Contemporary Image Arts
(......本演講擬奠基於馬格利特繪畫在圖像與語言的創造性思維,進一步思辨超現實主義在影像藝術史,
尤其由歷史前衛主義、類型影片、實驗影片、紀錄片、全球藝術影片乃至華語影片與台灣錄像藝術的遺贈與轉化。)
孫松榮從超現實電影導演布紐爾和超現實主義的畫家達利合作的《安達魯之犬》帶出好萊塢希區考克,然後講到楊德昌的《恐怖份子》,
從夢中夢的角度剖析《恐怖份子》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夢中夢,用這個分析來點出精神分析裡(台北人)的無意識,
很有趣的一種詮釋方式或看的角度。
周日就尋常一般地過了,周一把縫紉機搬出來,好好縫補了一些小物和一件背後裂了條大縫的黑襯衫,這樣就過了一日。
周二,一早南下去嘉義和彩綢會合,我們要去縣府開會。
帶了3本書,分送地球公民的翰林,韋能公司的胡董事,和縣府顏祕書長。
會後和經堯、阿海、洲南的律慈,濕盟的仲傑一起去吃牛肉麵,
之後大家各自分頭回去,我隨彩綢進濕地公園,好好地走了一圈,非常開心
看到水岸邊一隻死螃蟹,恰好實際研究一下它的形態,不用去海產店看。
這隻應該是公蟹
然後去八區繞了一下,最後到舊五區看黑腹浮鷗夜棲,
影片檔案大,就不放上來,留給自己看了~
然後我們到朴子餃踏實地吃豬肝湯餃。
拜好朋友們之賜,今天有補到,又是牛肉,又是豬肝,對我最近時常感覺暈眩的症頭應該很有幫助!
從嘉義回來的第二天,又再搭普悠瑪南下,到鹿港。
很幸運地,這次沒有下大雨了,
順利抵達民宿後,趕在停止售票前去參觀了鹿港民俗文物館,
裡面有些藏品確實蠻不錯的,花園洋房也好看。
晚上去第一市場吃了筒仔米糕和四神湯,
看到很多人排隊買外帶,
果然是好吃!
民宿房間內掛的這幅作品也很好看
第二天到福興穀倉,有工作坊,
不過很可惜,只有一對母女出現,
對她們來說,倒是賺到了,VIP級的參與。
無論人多人少,我們一樣要讓自己做得很開心~
這周一,黃金町的山野先生來,竹圍工作室邀去駐村過的藝術家一起來團聚,挺有意思的~
坤霖通知了我們幾個當年的夥伴。
珮鈺學校要考試,無法來,
敬寶從竹圍捷運站旁的地下道開車出來,說有事得先走,
不過還是和姍姍、雅筑見到面,當然看到好久不見的山野先生更是很高興,
他也非常開心,很溫暖的一位gentleman。
也新認識一些朋友,如Candy Bird,
愈來愈覺得,藝術圈裡能大家互相打氣,互相溫暖,真是難得~
好開心的一件事。
我總是慢半拍,山野先生話快講完了,才想到可以拿手機出來拍照,
這個角度正好山野先生、姍姍幫他翻譯,以及竹圍工作室的主人Margaret 剛好都一起入鏡。
姍姍還幫我們自拍,以及雅筑的手機幫我們大家和山野先生合照:
最後擺上一張毫不相干的照片,是我多年來喜愛的木梳子,可惜它的牙齒逐漸鬆脫,隨時可能陣亡!
紀錄一下周一周二的活動,以免自己腦袋空空,忘了~
周一上午忙著處理鼠患問題。staff名均和偉翔都來協助。防治公司的人進行到快一點才完成工作。
膠的氣味很難聞,也許多少也有嚇阻作用,
總之這兩天安靜多了,沒有發現老鼠活動的痕跡。
下午國北教大藝設系一年級的阿吟來做訪談,
很難得大一的她就非常有心,
認真、態度誠懇,很勇敢地願意學習,向外探索的女孩子,
真高興認識這樣的年輕人,很棒!
周二應淑慧之邀,前往雙溪,
了解她目前正在進行的事,
感覺雙溪在低碳藝術祭之後,仍然是有進展的,
雖然緩慢,但逐步向前,
也是好現象
雨中的現場,光線有點不足,其實環境是漂亮的
2/2國際濕地日,也是新書發表會台北場,在海桐藝術中心。
邀了彩綢來,希望也把布袋的議題帶到台北,讓大家了解和認識。
農靜驚奇現身,和彩綢及投影片上的家鄉景色的對話,更為現場的在地發聲提升了好多倍。
南方出版社的編輯鄭又瑜幫我們拍了一些紀錄照,放在最後。
(補記新書發表宣傳文字)
新書發表分享座談─台北場(海桐藝術中心)
座談主題:《對話之後》的對話與藝術
與談人:周靈芝(作者/藝術家)
邱彩綢(布袋居民/生態環境紀錄片工作者)
【關於此書】對話之後: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
因氣候變遷、養殖與開發對台灣西南海岸的影響,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入侵等環境問題,一群藝術家與在地居民共同捍衛並逐步復育這片生態豐富的海岸之時,本書作者周靈芝費時三年,回溯2008年在嘉義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所舉辦的「蚵貝地景藝術論壇」,詳細描述藝術創作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台灣西南海岸的變遷、新的地景藝術規劃、地方參與和在地組織的角色以及國家政策對在地議題的衝擊,透過訪談、文獻分析和參與觀察,思考藝術如何回應刻不容緩的環境課題。
與談人介紹:
周靈芝
藝術家、研究者和作者。早期曾參與藝術家自營的另類藝術空間「新樂園藝術空間」的運作。2007年始,參與嘉義「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開展了往後與社區合作的創作形式,並開始關切農村的生態、環境和社區等議題。2011年再次回到嘉義,參與布袋濕地改善復育調查規劃。其後持續以個人身分參與在地活動。
長期以來的創作關切,是從藝術的角度逐漸擴及社會、文化和教育,以及環境、生態。曾出版《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
邱彩綢
布袋人,紀錄片工作者。1997年學習用影像說故事,2000年勞動身影逐漸退出鹽田後,鹽田出現濕地生態,吸引許多候鳥來度冬。2005年第一次看見成千上萬隻的紅嘴鷗在鹽田水域休息或覓食,起飛的鳥浪非常壯觀,就是這一幕讓她深受吸引而展開鹽田濕地生態的觀察與拍攝。居住在一個地層下陷區與海平面上升加劇的沿海小鎮,她用攝影機記錄下環境的變化,用雙腳走到鹽田的每一個角落,慢慢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與環境,踏實的在這塊土地生活。作品有紀錄水雉生態的《坔地 活命生湠 》、布袋鹽田濕地的《鹽田土地變奏曲》和《五鹽六色造洲南》等。
提問一,如何進行對話的藝術?
提問二,如何以藝術為媒介,進入社區,在社區裡發揮效用?
提問三,布袋經驗為什麼值得我們關注?
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交流!
(謝謝海如 Hairu Tsai 的邀請, 海桐藝術中心 Haiton Art Center 的場地提供,以及在冷冷冬雨中來到現場的老朋友、新朋友們,更要謝謝從布袋來的與談人 邱彩綢 和布袋女兒 蕭農靜 ,帶來非常精采的第一手「在地的聲音」!)
現場還有布袋最佳生態產業代言品: 邱家兄弟生態級無毒水產育成中心 的 "純" 虱目魚香絲,以及 洲南鹽場 的海鹽牛奶糖!!!
其實,在面對上述三個提問時,我也在想著自己如何回應?當然「在地的聲音」是最強而有力的,
但除此之外我們用什麼樣的角色和位置來切入?
我覺得從書中找到的幾條線索或許值得參考,一是脈絡化的認識,或者holistic的觀點,
一是我們自身如何改變凝視他者的視線?這個「他者」可能是指涉人,也可能是指涉人以外的生物,甚至是環境
以及在操作範式上,如何不急躁而循序漸進地推展,如蔡福昌所說的「滾動式綜合治理策略」的實踐方式?
第二天思容有演唱,在客家文化園區
思容唱歌,農靜也來了。
欣賞完思容的表演,我和農靜跑去看義寫春聯,對著紅紙上的墨字品頭論足一番,頗有趣。
再跟思容、彩綢、阿坤會合,一起去武昌街吃日本料理,讓思容和阿坤破費了,謝謝!
新書座談的紀錄照片(又瑜攝):
海桐藝術中心新書發表會的直播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haitonartcenter/videos/1774946769479987/
《對話之後: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出版之後,沒想到頗引起一些迴響,
2010年在寶藏巖駐村時認識的行為藝術家葉育君,最近回到了家鄉彰化,
將她創立的空間 insant 42 也搬回了彰化,
而且很快地和彰化在地的一些年輕朋友建立起聯繫。
受她之邀,繼台中新手書店之後,又於12/21周四,也是冬至前夕,前往彰化進行新書分享講座。
搭高鐵轉台鐵到彰化火車站後,育君騎摩托車來接,先去買了素肉圓,
然後一路順道拜訪了好幾個年輕人營運的新空間,
包括城中街的紅絲線書店、單車旅人咖啡店、武德殿對面的白色方塊咖啡工作室,邀約他們晚上來聽講座
再到 instant 42,就在八卦山下一條巷弄內。
放下行李,聊聊近況,吃吃肉圓,很快晚上7點就到了。
這次電腦沒問題,我準備的檔案都可以叫出來,
陸陸續續聽眾們也都進來了,有彰師大老師和學生,南郭國小老師,一位對藝術進入社區有興趣、從和美來的男士Michael,彰化野鳥學會,還有書店和咖啡店的店長,
去年10月在彰化社造工作坊認識的mia也趕到了,一口氣買了四本書。
面對這群非常有心的聽眾,我好像也講得特別賣力,忘了還有powerpoint這件事,
講了很久才想起來要去放powerpoint的照片!大家倒是不以為忤,覺得聽得很入神呢!
(攝影:李佳蓁)
比較可惜的是,之後沒有機會讓每個人都發言,因為比較晚了,有些人得趕著回家了~
野鳥協會的三位朋友多留了一會,請我們吃他們帶來的好吃的蛋糕,真幸福!
第二天早上,育君帶我去八卦山走走,就在她家後面不遠
我們經過藝術高中,然後又到育君的母校,彰化國中,
再繞道天空步道,來到大佛處。
天空步道感覺很多餘,視覺上也頗干擾,真是沒有必要的工程。
大佛讓我想到日本鎌倉
特地拍了一張照以茲紀念
下山後,前往南郭郡守官舍群,和南郭國小的兩位老師見面,
這兩位老師都非常積極又優秀,談著如何保存南郭郡守官舍的行動計畫
之後育君和我先回去,買了便當吃,等著彰師大美術系主任來訪。
這是育君主動的邀約,希望能讓空間提供有更多利用價值
主任正是多年不見的新樂園老友陳一凡,
昨晚已見到好久不見的王品驊,也在彰師大教書,
她和一凡帶著幾個研究生和大學生一起來,
南郭國小老師也趕來向她們做簡報,
洋溢的熱情讓一凡很感動,我當然也不例外
這兩天,在育君的牽線下,看見彰化地區澎湃的潛力正要迸發
值得為她們感到驕傲與雀躍!
其實每次新書分享講座之後,都會為我自己帶來更多的反思,提出進一步的提問
例如上一次在新手書店的分享之前,我回顧了自己何時開始關心環境議題?以及和自己生命經驗的連結與所從事的活動或事件之價值
這次在彰化分享時,則提出了兩個提問:
一是在視覺藝術(visual arts)裡,沒有「看得見」的作品產出,甚至其後效難以言說(intangible)的計畫,就不是藝術嗎?看得見/看不見 (visible v.s. invisible / intangible)
二是布袋經驗為什麼值得我們關注?
品驊在會後分享時,以她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回應,我很喜歡,不過還想再多聽聽其它人的看法,暫時先不說品驊回應的內容。
會有這樣的提問,是因為在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兩岸公共藝術研討會」上,
當我和其它兩位發表人分別報告了自己的論文內容後,主持人是遊走兩岸、目前在北京中央美院任教的張正霖,
他做了個小小的評論說,他發現台灣的公共藝術「老」了,
而且為什麼台灣的發表者都只提個案,無法提供這個兩岸論壇對「交流」的期待
似乎台灣人耽溺於小確幸而滿足了(以上是憑記憶所及,欠缺錄音紀錄的查證)
我對這樣的評論感到驚訝,也很好奇其它人怎麼看?
而在彰化這場分享中,由於來參加的聽眾有不同專業領域,
似乎對這場講座也有不同的期待,
第二天要回台北前,育君帶我又去了紅絲線書店和單車旅人咖啡店,
有機會再和他們稍微聊一下。
我很欣賞紅絲線的虹汝,覺得在溫柔的談吐下,她有一顆堅定和熱愛鄉土的心
很可惜前一晚沒有機會讓她發言,聊了才知道,她想多理解關於「對話」的進行,
這和她所處的境況有關,
鳥會的年輕朋友及社區來的朋友則是想要理解如何以藝術為媒介,進入社區,在社區裡發揮效用?
好的,這又多增加了兩個我可以思考如何切入以及地方協力的面向。
而這樣的「對話」旅程也仍會繼續……
和思容一起赴台中新手書店的新書發表,在高鐵站與彩綢會合
新手書店位置在台中市區內一個很熱鬧有趣的地方,我們下車後穿過一條長長的菜市場街,
抵達書店後,放下行李到附近一條相當具有文創氣息的中興巷一家餐廳,
就在院子的樹下吃飯,餐點十分好吃,我們都吃得很撐!
謝謝「老師」特地從高雄打電話來,告訴老闆不可以和我們結帳,
不明所以就被宴請了,真是非常感謝~
然後書店門口不斷有人送花來,仔細一看,哈!不是我的,是晚上另一場「刑警教父」出書了,
所以台中市長,警察局長等大官頭頭都送花籃來了
思容很有經驗,事先就告訴我可能不會有人來,
果然來的都是親友,只有一位年輕的學生是看了新手的臉書來的,被我們大家視為珍寶,哈!
陳玉峰老師被思容在半夜發訊息邀請,居然也出現了,
大家輕鬆聊著,直到唯一一位學生聽眾出現後我們才正式開始,
電腦居然有狀況,原先準備的Powerpoint完全不見,我只好清談,
思容原來要播放的影片也不見了,
還好她有帶吉他,唱了兩首我最愛聽的歌:「賣蚵仔」和「鹽收仔吊上壁」
精采極了~
來的朋友直呼賺到。
座談之後大夥兒合照留念,書店的薏萍幫我們拍攝
難得的一張大合照,唯一的學生聽眾坐在正中間,被我們這群大人圍繞著,非常有趣!
之前在台北藝術村工作,後來回到台中的羅賓也突然現身,啊,見到老朋友們真驚喜
之後我們移往彩綢高中同學夫婦開的青蛙墨西哥餐廳,
新的朋友一起吃吃聊聊,無不盡興!
聊到十點我才突然想起背包客棧check in的時間,趕快打電話跟他們確認,
三人搭計程車前往位於東海商圈的框框背包客棧。
這是個才開始營業一年多的背包客棧,還蠻新的,很乾淨,也很溫馨,
負責接待的阿賢是個活潑的年輕人,介紹過程一絲不馬虎,
同寢室的室友們也都很自愛,大家睡得似乎都不錯。
我們原訂第二天去高美濕地和國美館的行程,
在大家勸說下,以及潮汐時間不對,打消了兩地計畫,
改到附近的東海校園走走,
相當悠閒而輕鬆的散步逛美麗校園,度過美好的一天
(以上是有點流水帳的紀錄)
前一晚從紙教堂出發,回埔里吃完晚餐後,前往日月潭,
一路蜿蜒,抵達時已很晚,天色又黑又冷,下著雨
大家趕緊鑽進旅館裡。
12/9的回程,先去了地震博物館。我看得很盡心,
上海來的青年學者對這些較無感。
之後主辦單位驅車直奔桃園機場,把他們送去搭機後,我們返回台北。
進入地震博物館園區的陸橋上,標示出當年的震度:
第二天是星期日,也是又文在基隆策的展最後一天,
只好趕著出門,去基隆太平國小看展,
太平國小的位置很讚,居高臨下,俯望著基隆港
基隆港內正好停駁了一艘麗星郵輪
那天天氣很好,居然放晴了,大家都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