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天藝術村安排年度清洗冷氣,周二進村整理工作室,

傍晚想著很久沒去河邊走走了,就去走了半小時,天很陰,回來時開始下雨,

在菜園看到原本長得低矮、被彎成圓弧狀的木瓜樹已經抽高了,長成這奇特模樣:

 

/tmp/phpq9nKFY

 

昨天再進工作室,想去看看冷氣清洗後的狀況,還不錯,他們的收拾工作做得很好,沒有留下任何不當疏失。

傍晚決定再去散步,增加運動機會。於是一直走,一不留神就走了一個小時到青年公園,

本來半路想找Ubike騎回來,都沒有站台,最後只好離開河堤,繞著青年公園找輛Ubike,

騎了40分鐘騎回寶藏巖,沒想到寶藏巖的Ubike是第二代的,無法還我騎的第一代,

只好再前往公館捷運站,腿已經痠了,騎不動,只好牽著車去還,

累屎了~~,不過這樣一來運動很夠,值得了 :-)

這是我第一次從河堤跨越中正橋,很難得噢!

去程路上回望永福橋和中正橋,最後是一幅沿著河堤蜿蜒居然看到101出現的畫面:

/tmp/phptCK43f

/tmp/phpXSlna1

/tmp/phpNbEzfN

/tmp/phpesovoA

/tmp/phpbXNDno

/tmp/phpplxKld

  /tmp/phpkGIrU2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很少跑研討會、座談之類的活動,實在是自己的工作室也有很多事情要忙。

遵照政府規定宅在家這段期間,倒是拜了網路之賜,開始了線上學習的機會,

先是看到臉友台大地理系副教授洪廣冀的臉書訊息有演講,是我有興趣的題目,第一次參與了線上研討會,

之後又有竹圍工作室25周年閉幕論壇,心得都很不錯,

於是接續看了洪廣冀推薦的黑洞影像生成紀錄片和當代館「植物會客室」的直播,

昨天還看了國立臺灣美術館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所辦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臺灣攝影歷史書寫」7/10(六)線上論壇直播錄影,

真是今天「微解封」前最充實的防疫生活了。

希望能空出時間好好消化反芻這些日子以來的吸收,並針對影像和攝影這個主題有些思考和書寫。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上個周一我和梓萱等數名好友去桂山路回來,

老媽已經在浴室因腳滑跌倒而受傷,幸好她平時有運動,頭剛好頂住了浴室門而沒撞傷,

但向後仰與身體回撐的力量還是讓背部和腰部的肌肉顯然有拉傷,右腳大拇指也有凹折到

反而腳上的扭傷很快好了,但背脊和腰部持續疼痛,那幾天睡覺翻身都痛,起床艱難,

更糟的是她居然好幾天沒上大號,肚子鼓脹,我和小弟都很緊張,

問她要不要去醫院檢查,她堅持不肯,

好吧,我們只好上網查查有沒有什麼辦法可幫助處理?

我查了腸阻塞,也查了便祕等飲食和按摩事項,

剛好因做手工皂,手邊有精油和其它基底油可以派上用場,就開始每晚她睡前按摩15~20分鐘,

剛開始幾天我有稍稍拉長時間,偶而到半小時,手法也從輕柔逐漸加一點力道。

每天我和小弟的問話一定不缺「妳放屁了沒有?」以及「有上大號嗎?」「是什麼形狀?」扮演起蒙古大夫 :-)

受傷的當天晚上她沒吃晚餐就去睡了,第二天第三天都疼痛得不得了,無法像往常一樣做運動。

因為沒上大號,肚子鼓脹也很難受,不斷打嗝,真是雪上加霜。

第三天早上她聽到我說,梓萱說我感覺渾身很重,是濕氣重的關係,她覺得自己也是,就去買了薏仁湯當早餐,

吃完連放四串屁,之後又放了兩串,我們才稍稍有點放心。但是沒上大號還是令人擔心啊,

開始按摩之後,效果不錯,不但有放屁了,經過她努力也終於解出一粒一粒像珍珠的黑便,那已是七天後的周一了。

這一周來每天按摩,每天盯進度:「有沒有放屁?有沒有上大號?什麼形狀的?」

終於,我開玩笑地說,從珍珠變金塊,從金塊變金條,慢慢恢復了。

昨天是她受傷的第三個周一,吃多了鳳梨,居然烙賽,

好吧,我和小弟都認為,腸子似乎通了,接下來要保養胃了~~~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下午2點到4點,在家聽線上直播,當代館的[植物會客室] 沒有名字的小花草:植物分類學、民族植物學與景觀美學

主持人與與談人分別為:

主持人|陳建北 / 參展藝術家
與談人|
董景生 / 林試所植物園組 組長
范素瑋 / 林試所台北植物園 園長
伍淑惠 / 林試所植物園組 助理研究員

 

講座介紹:

為致敬2013年藝術家陳建北在當代館的「你甘知影阮的名」一展,
今年春天,林試所台北植物園以70種臺灣原生花草,打造臺灣專屬的野草花園,
仿照自然環境錯落生長,呈現屬於亞熱帶草生地的景觀。
臺灣島上高達5000種植物資源,竟只是一般民眾眼中不知名的小花草,
本場邀請植物學家與藝術家對談,從不同科學領域解構人們的植物盲。

 

這場講座我覺得蠻精采的,同時也多少解了我心中一些疑惑。

因為阿北老師當年在做「「你甘知影阮的名」」一展時,我對他所提出的命題是有質疑的,

正如台大地理系副教授洪廣冀針對文宣中的字眼在他的臉書上所提出的:

我的第一個感覺是,「不知名的小花草」跟「5000種的植物資源」間的差別,

若一般民眾不以「種─植物資源」的框架來理解花草,是不是就是植物盲?

以及他提到的:命名本來就是充滿政治的

不過三位專家分別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說明,回應了阿北老師的提問,也說明了植物園的角色,

在我聽來,是和從環境生態著眼的看植物角度有極大分野。

何況台北植物園又是一個都會型植物園,以及從殖民時代走過的軌跡和行政角色,是資產也是包袱。

而三位專家也都有所體認,特別是董景生組長,提出了民族植物學的角度,我覺得站在學術角度上,的確開發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儘管阿北老師從一個不甚「政治正確」的命題出發,

不過我覺得身為藝術家有其獨特的發言位置,從邊緣發聲,而有可能翻轉核心。

這個在我們認知上有缺陷的理念,透過展覽呈現後,出現後續的擴散效應,

也帶出新議題的可能性,這倒是藝術家對其它學科可以產生的貢獻,而不只是停留在為對方妝點的功能上。

總之是個有趣的經驗。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台上的微環境太熱了,小白菜顯然已撐不過去,倒伏一片。

空心菜似乎還可以適應。

/tmp/phpBN6XdI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前天和大前天(周日周一和周二),連續進村三天,完成這個土胚,

做陶總是需要耐心和時間,

而且受疫情影響,許多瑣事要顧,我思考的速度又變慢了

這個作品原本是要當盥洗杯,但陶土會縮,牙刷柄可能放不進外緣的小洞,

果真如此,就當花器吧!

/tmp/php8mSQWo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次疏苗之後,至昨天已兩周了,今天為它們施肥,再來就等一個月時採收吧?

這是昨天的照片:

/tmp/phpUBMtZi

/tmp/phpLFA8mI

  /tmp/phpCH2FQ7

昨天和前天都在聽竹圍工作室25周年閉幕論壇,籌備得相當用心,內容很精采。

因為是線上,節省了不少交通時間,反而更容易參加。防疫期間很有趣的新發展。

 

也在臉書上看到有美術老師為學生設計的在家課程,從日常中找出攝影的題材,

就試了如下兩張,

/tmp/phpJoMeGn

/tmp/phpxH2FWW

其實我自己看不出這兩張圖有什麼意義,不過覺得第一張的色彩分佈很有趣罷了。

 

這周因老媽在周一我和朋友去桂山路走走的時候,在浴室門口滑了一下,雖然沒摔倒,卻扭了背和腰,

她一直說很痛,然後似乎腸胃也受到影響,一直沒有上大號,令人很擔憂。

這幾天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她有放屁嗎?有大大嗎?真令人憂心啊!

祈禱她的傷勢能快快復元,恢復健康。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疫情,工作室好久沒開工了,

上周日想著把積下來的一些工作稍稍整理一下,燒了這兩件作品,一個是新燒,一個是複燒

昨天進村去開窯,新燒的作品有點意思,雖然釉色不勻,但還可以繼續再研究。

/tmp/phpj2H8Yc

 /tmp/phpD8irbU  

最後一張是窯內圖。

/tmp/phpoEOUaP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是播種以來第9天,

為菜寶寶疏苗,剪下來當芽菜吃,
以前在藝術村種時幼苗都捐給別人了,這還是第一次自己嚐試。
發現小白菜baby有點wasabi的嗆辣味,很有趣。
空心菜比較平淡,但兩種菜苗都嚐得出本色,
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並沒有種瓠籽生菜瓜,哈哈 ~

/tmp/phpAvBsRV

/tmp/phpQ4Mo3R

/tmp/phpML7RnO  

今早以牛奶土司夾台糖豬肉醬時,配了一些小白菜苗進去,以免過膩,覺得口味還不錯,

不過如果要當芽菜處理,我覺得水耕更適合,剪下來時不會沾泥土,方便清洗。

 

昨天下午4:00和梓萱約在新店捷運站,她載我去和惠容、春華會合,我們去走桂山路,

許久未出門親近大自然,身體感覺好重,流很多汗,直到下山約1/3到1/2處,腳步才輕快了起來。

梓萱說是身體濕氣太重。

在桂山路上看到的植物,長得很有趣:

/tmp/phpK2XF8R

/tmp/phpY0w3tf  

順便放上周日進村邂逅荳子的照片,她和噴噴一個在地面,一個在屋頂,兩兩對峙,不大對盤的樣子。

兩隻都不出聲,我喊噴噴,她也不理我,顯然專心注視著對方。

/tmp/phpvxr4qk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y 4
 
雖然種籽包裝袋上說,約4~5天後發芽,
小白菜性急,第三天就冒出頭來,
倒是空心菜小老弟慢條斯理,今天才冒出2顆頭 😊
看著深咖啡色的土中開始有綠油油的一片瀰漫,覺得很療癒~~ 🌱🌿🌵🍀
 
 
/tmp/php3Yl6kn
 
Day 7
😍
以前播種都考慮到植物的社交距離 😁,灑得很節制。這次看包裝袋寫發芽率4%,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菜苗長出來,豪邁地整包灑了。看來右邊該疏苗了啊~啊~ 
/tmp/phpSRShPW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