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公車的時候,看到小葉欖仁的葉子都長出來了,青綠一片,
想起很久以前我媽畫的樹,一片一片,細小的葉子都非常清楚勾勒出來……
原來正是小葉欖仁啊
台大校園正盛開的流蘇花
新作的環保酵素,頂端出現一團白色的泡沫,好像圍了一圈白色蕾絲
等公車的時候,看到小葉欖仁的葉子都長出來了,青綠一片,
想起很久以前我媽畫的樹,一片一片,細小的葉子都非常清楚勾勒出來……
原來正是小葉欖仁啊
台大校園正盛開的流蘇花
新作的環保酵素,頂端出現一團白色的泡沫,好像圍了一圈白色蕾絲
3月26日正式開張,
十個學生們訂了八個大披薩!
雖然是訂錯了數量,還是高高興興地在桌上擺開來,
頗有裝置藝術預備式的fu~
大家努力吃撐的結果,就是看Robert Irwin的影片時忍不住打瞌睡~
誰教這是中午時分又看默片!(電腦音響聲音好小,幾乎聽不見,又是說英文,不是默片是什麼?!)
肚皮緊了,眼皮就鬆了~
真同情他們,已經很努力地撐著~
課後主任提醒學生說,不要忘記做攝影和錄影紀錄,
哈哈,來不及了,
第一天開張的攝影紀錄,就只有披薩啦!
為了找到Robert Irwin的影片,特地跑了一趟北美館,還是找不到。據館員說,很可能帶子已經壞掉,被館方清理丟掉了~
或許吧,總之,失望地出來,卻巧遇錦秀和兩個孩子正在地下大廳內,真是巧呀!
老天總是有不錯的安排~
回家後,我不死心,憑藉模糊的印象,居然在網路上找到Robert Irwin的影片!
真開心,把它放在這裡,供參考:
Robert Irwin: The Beauty of Questions
和佑如約好周日(3月22日)到寶藏巖,看看老朋友們,同時約了好久不見的繪美里,
一個新手媽媽和一個孕婦,加上我,三人行。
先吃了許先生掌廚的菜頭粿、炒米粉、蘿蔔湯、茶葉蛋和手工麵包,
又到二樓喝月娥親手沖泡的咖啡和新鮮牛奶調製的奶茶,以及親手製作的巧克力,
然後有人帶來自製的烘焙餅乾,
對了,我們參觀柑仔店時,有許多手作產品,還有臘肉喔,用水果皮、蔗渣和米糠燻製的,很讚!
許先生好幾次跟我提說,好久沒看到繪美里,可以邀請她來,今天見到,非常開心!
不例外地,他又去菜園摘了新鮮的四季豆和薑黃慷慨送給我們。
後來繪美里必須先走,我和佑如慢慢逛到上面,
很巧又在工作室和孟曄見到面了,然後雪芬、阿發都出現了,
阿發邀我們去尖蚪吃員工餐,是很有愛的一餐飯喔!
胡北北(伯伯)出現了好幾次,先是他要出去散步之前,然後散步回來又進尖蚪看到我們,真有趣!
胡北北始終是個開朗的人,笑嘻嘻的,很可愛~
柑仔店下周正式開張,村裡的人看起來好忙碌,但是好有活力啊!
為這充滿希望的開始感到振奮!!!
昨晚寫到半夜太累,先去睡了。今天繼續……
之所以會想去這一趟北美館之行,主要是陳順築的展覽,
去年10月24日他過世後,已經很久沒看展覽的我,總覺得對這次展覽有一份掛心。
雖然我和他僅有數面之緣,但在一次簡短交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對同為藝術家的我那份熱情,
衝著這份記憶中少有的邂逅,我一直把這個展覽放在心上。
從一樓展廳來到三樓,感覺到氣氛倏地沈肅下來,
不知道是不是和我知道他已過世有關,感覺自己好像是來致哀的
順築主要的創作脈絡和影像、磁磚這兩個元素有關,
近期有一些繪畫。他在藝壇成名甚早,我也很喜歡他較早期那些在澎湖地景的影像裝置,
另外,在這個展中也有新發現,是<殘念的風景>系列,
似乎更有一種精神意境,無需藉助具象形體來表現~
說了這麼多,我其實一張照片也沒照。
準備要離開休息的時候,經過二樓,決定順便把它看過一遍吧,
就又快速看了劉永仁策展的《眾妙生鋒─東方思維之情愫》,
盧怡仲的繪畫、李鎮成的雕刻都頗好看,
但最打動我的卻是張洹這次展出的作品,
他的香灰繪畫、銅雕塑和牛皮,都深深吸引我的注意,
所以最後忍不住拍下的照片,全是來自張洹的作品~
(<問孔子三號>局部細節)
在亞東技術學院的個展順利開幕後,我放下心上一顆大石頭,
也決定履行延宕了好久的計劃─去北美館看展覽。
台北獎都已經下檔了,
幸好還趕上《跟著保羅‧克利的節奏》以及《硓𥑮山–陳順築個展》。
會想看這兩個展,一個是想了解它如何設計成提供兒童理解的形式(《跟著保羅‧克利的節奏》),
果然動手作是最具有高度吸引力的學習方式,
或許值得作為未來帶亞東學生工作坊的參考方式。
在轉往三樓前,先快速地瀏覽了一遍在一樓的《食物箴言》
特別吸引我的作品就屬涂維政的「情人節快樂」和陳慧嶠的「罌粟花」,拍了好多張照片,
嗯,還有從三樓的高度拍大廳中的地面~
同樣是模具製作,這次涂使用的材料是巧克力,不斷地發出陣陣甜香味,實在是令人太難忽略它了。
而甜點式的陳列也讓很多人喜歡在擺設前留下身影,就好像真的到了一家甜點店似的,
儘管內容物是關於戰爭,做出很多戰車、飛機、士兵和槍枝的造形,
但~誰管呢?巧克力就是巧克力!
我想起已經過世的中國藝術家陳箴,他曾經用巧克力製成小佛像~
嶠的作品一如慣常的,非常搞缸,那麼一大片紅紅綠綠黃黃,要擺放漂亮,不容易啊!
雖然是塑膠花,我不得不說,還是非常好看!
袁廣鳴的白色餐桌佈置也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那震耳巨響確實擾人
我喜歡上次在關渡美術館看到的《識別系統》展中,那位日本女藝術家小瀨村真美(Mami KOSEMURA)的攝影作品,
那些罩上一層白紗的餐桌和餐具,完全靜默。
另外,劉信佑的作品本來就是我喜歡的,
我還收藏著一張當年他在伊通公園辦展覽時的DM,正面是一幅逐漸衰敗的蕃茄的照片,
充滿了濃濃的哀傷感~
廖堉安的入口壁畫也畫得非常好看!
接下來拍了一堆大廳照:
(未完)
多謝亞東技術學院通識中心林主任,和她所帶領的團隊鼎力協助,
昨天一天內就完成佈展,真是「神」極了!
今天開幕,
很順利地完成了。
只是我要負責導覽解說,分不開身,所以沒有拍到現場畫面,
以下是昨天佈展告一段落時先拍下的展場畫面,
裡面有文成正在為我們做最後的清理,
還有一張是他說要孤苟一下我是誰,立刻滑起手機的身影~
今天拿到手捏陶成品,非常開心。
進入使用狀態中的皂盤:
路上的花:木蘭科木蘭屬的紫玉蘭
路上的花:白粉撲
初八北上,準備收假了。
先到布袋看好美寮海邊,這裡的景象一直在變化,所謂滄海桑田,一點都不為過。
遠遠的,露出水面的木樁上,也有一隻魚鷹,肉眼望不到,得要借助望遠鏡。
在市街上買包子,對面水塘裡就有紅嘴鷗浮在水上,距離很近。
之後轉往鰲鼓濕地,
這是我們每年南來北返必經地點之一。
從第一個賞鳥亭開始看起。
有許多鸕鶿、尖尾鴨、小鷿鷈、高蹺鴴、反嘴鴴,還看到一大群大杓鷸,一隻金斑鴴…
一隻魚鷹在中央的沙島上。
黑琵約有50多隻,但都在遠遠的紅樹林小島邊,等了很久都還沒外出覓食。
鰲鼓仍然是賞鳥種類最多的地方,
雖然今年似乎鳥的總量少了些,據說有些候鳥已經飛回北方繁殖地去了,例如蒼鷺(蒼鷺是先頭部隊)。
鳥看夠了,才啟程繼續返北,走61看夕陽,風景依舊是蠻美的~~~
從龍鑾潭熱壞了早早退出,回程沿著風景優美的海岸走,
妹妹宣稱要吃冰淇淋(真的熱到像夏天)
我指定去海岸邊的超商買,
於是中途在枋山的觀海店停下,
買了冰淇淋順便坐在海灘上看海、賞夕陽
老媽很少有機會這樣放鬆地出遊,
她總是把生活過得很嚴肅~
小弟把墨鏡給她戴上,哈,有沒有酷酷的呢?
(攝影:舍弟)
初七(2-25)太早出門,到達龍鑾潭正值中午大太陽,戶外溫度攝氏32度。
我們穿的是冬天的衣服,雖然已經脫了好幾件,還是熱得我雙腿發癢。
從停車場往自然中心的小徑上,有紅嘴黑鵯一大群,然後烏頭翁也很多 (攝影:舍弟)
地上看到一隻極為稀奇的翠翼鳩,
(攝影:舍弟)
起先我們不知道它是誰,看起來好像鑽過什麼地方沾了滿身綠油漆似的,
另外有松鼠和一隻野兔。
自然中心外的草坪上放了好多種鴨子剪影,小朋友直呼好可愛。
走進自然中心裡用他們的望遠鏡看,水中小島上有許多鳥,包括蒼鷺、大白、花嘴鴨很多,
還有兩隻黑琵和一隻高棲在枯枝上的魚鷹!
在自然中心裡看出去:
照了很多樹影照,喜歡那種枝葉扶疏,在陽光下閃耀的感覺。
不知什麼果,結得真漂亮:
有些苦苓樹開花了,好香~
連地上的影子都好看!
從賞鳥牆看出去
前景有兩隻花嘴鴨,棲在石頭上
魚鷹仍棲在小島的枯枝上
停車場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