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中港的(彈塗)魚和(招潮)蟹
援中港的(彈塗)魚和(招潮)蟹
初五(2-23)在家休息,
初六(2-24)傍晚去援中港濕地。
目前是濕盟在經營,
可惜開放的園區很小,只有招潮蟹可看。
關門時間到後,我們走到堤防上,用望遠鏡看到一大群鸕鶿掛在遠處小樹林上。
就這樣。
從門外一瞥。
再來一張,天空的雲影很漂亮~
天光雲影很迷幻~
園區內蛾的幼蟲
怎麼覺得它好像帶了頭盔的足球員啊?
在內惟埤,小弟用單眼相機照的:
初四星期日,小弟提議去內惟埤,正是高美館所在地。
我很興奮地去看了館內展。
正值草間彌生的展覽,但是考慮到時間不足,排隊的人龍好長,就沒買票進去看(全票一張NT$280),
只大略逛了一下上下樓層,快速瀏覽。
人真多!
出來館外,有人帶了四隻小狗,打扮得喜氣洋洋,頗吸引觀眾。
我們繞到後方的大士像前,仔細看,原本還以為他是達摩,但是這個大士也忒粗壯了吧!
內惟埤所剩不多,但依然吸引了一些鳥類棲息。
有人丟麵包屑餵養,綠頭鴨和紅面番鴨都不太怕人,
大白鵝甚至兇悍地搶食。
烏龜和大白
黃頭鷺的頭毛也開始轉黃了~
大白鵝毫不怕生!
水中央的小島上有小白鷺和夜鷺以及夜鷺的亞成鳥。
已經進入繁殖季,所以小白的頭上出現翎毛
夜鷺成鳥的頭上也出現三根翎毛,腳趾已轉為桃紅色的婚姻色。
之後轉往半屏湖,
天色已晚,不過這裡也沒什麼鳥,就一隻小白,一隻蒼鷺和一對鴨子。
看起來長期在此追蹤觀察的一位男士說,
那對鴨子是異鴨聯盟,公的花嘴鴨和母的綠頭鴨,已經在一起2、3年了。
原先是一對綠頭鴨,然後公鴨不知如何不見了,剩下母鴨孤伶伶的。
後來又飛來一隻花嘴鴨的公鴨,
母鴨於是緊緊跟隨著花嘴鴨,形影不離。
據說他們曾經飛回繁殖地,但顯然沒有孕育出下一代來
好特別的鴨界羅曼史哦 ~
初一初二都在看鳥!
初一和家人到附近的衛武營園區散步,鳥況比去年好多了。
麻雀和樹鵲一大群起落,非常壯觀,中間夾著八哥、燕子和大卷尾。
地上有斑鳩和鴿子,樹上有白頭翁、五色鳥、紅嘴黑鵯,
水裡有綠頭鴨和烏龜、大白鴨,還有錦鯉,隻隻肥碩,嘴吧張開好大!
不過沒帶相機,純散步!
初二別人回娘家,我們去茄萣看鳥。
時間抓得剛剛好,我們一到,黑琵就開始飛到面前的水塘覓食,肉眼即清晰可辨,
第一次跟來賞鳥就遇到大批黑琵現身的妹妹興奮不已,我們都說她運氣好!
鳳頭潛鴨,又名澤鳧,也是一大片散布在水域上。一群群地起飛越過水界,交換領域。
後來不知什麼人大喝一聲,驚動了原本吃飽呈休息狀態的黑琵,立刻整群起飛回到原來在蘆葦包圍中的遠處沙地棲息,再也不肯出來了。真是令人掃興。
有些成鳥金黃色的繁殖羽已經開始出現!
有人大聲喊叫,把黑琵嚇回中央的棲息地。
翠鳥
反嘴鴴
有著粉紅長腿和煙燻妝的一對高蹺鴴
紅冠水雞
反嘴鴴和高蹺鴴的大本營
(拍攝者:舍弟)
今年照往例,跟著小弟的車下南部,因為中途沒有去其它地方停留,很順利地到了高雄。
妹妹準備一桌簡單的素席,作為家人的除夕年夜飯。
忙著吃和說話,沒有照到人。
然後初三到大弟家吃火鍋,
這次記得先拍張團圓照了 ~
上了釉的素胚(右前方六個)
下面是新做的土胚,要和後面一個座架搭配的~
我愛手捏陶!
農曆年前做了最後一批小皂,
完成了一直一直想再做皂的心願。
之前實在是被其它事絆在心上,很難有時間和心情,
終於呼了一口氣~
用照片做個紀錄:
以上是今天做的,下面是一些數日前做的,
近日花皂合集
還有一批更早些時候做的:
細部:
種在陽台花盆裡的胡蘿蔔
又等了兩個星期,決定直接收成了,
試種的結果,因為未疏苗,根系擠在一起,缺乏成長空間,個頭兒都很小,
把正常胡蘿蔔種成迷你版了,
但是發現這個實驗應該很適合給小朋友玩玩看喔!
播種四個月後就會有收成,
只要不是把重點放在糧食生產,而是植物的生長過程,
小朋友會很有成就感滴~
拔了不少胡蘿蔔後剩下的稀疏花盆:
以胡蘿蔔葉做主題的小作品:
也是種了好久的大波斯菊,生長很緩慢,始終都維持著小苗的姿態
順便貼一張最近的遊戲之作:富士山下的狼嗥~
德心宮前的河中小島,有兩隻鴨藏在草叢裡,
好多隻蒼鷺和一隻大白(?)站成一排,
要離開的時候,看見三隻大卷尾在表演飛行,
然後一隻紅嘴黑鵯在廟宇高處的燕尾尖上不停地叫著「煮機煮」,
(網路上也有人說是喊「小氣鬼」,下次遇到再聽分明些 ;-)
它的龐克頭、大紅嘴和大紅靴是特徵。
從德心宮轉往田寮洋,看見路旁的木瓜樹被穿上色彩鮮艷的衣服,好像正上演著一齣舞台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