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看展覽&看電影(藝術相關) (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女潮》展確實蠻吸引我的,

想到一群當代女性藝術家在工藝研究中心展出,就很好奇她們展出什麼樣的作品,

果然很好看的一個展覽!相信帶給工藝研究中心不同面向的策展思維~

照片很多,基本上就是給自己留的備忘檔案,可能要分好幾篇來貼了。

P_20190319_115813m

P_20190319_115946m

P_20190319_115956m

P_20190319_132119m

P_20190319_132138m

P_20190319_132342m

P_20190319_132402m

P_20190319_142011m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昨天(周三)小姪兒要來,所以特別選了周二(前天)去南投草屯看展覽。

很昂貴啊,因為客運車班有限,必須搭高鐵來回。

看了《女潮》展,覺得很好看,然後又去逛了設計館,感覺在佈展方面sense差很多,

做裝置的當代藝術家,對於空間還是比較在行的,

這裡先放一些設計館的照片,《女潮》的照片放在下一篇。

P_20190319_135720m

P_20190319_135922m

P_20190319_135932m

P_20190319_135954m

P_20190319_140245m

P_20190319_140311m

P_20190319_141609m

離開時,在太平路上等南投客運,準備往高鐵站,看到對面的惠德宮~

P_20190319_145303m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月冷雨。

前幾天冷氣團還未來時,有春天的氣息。

寶藏巖的苦苓開了紫色的小花。兩隻紅嘴黑鵯在枝頭上叫著「小米酒,小米酒」,好不熱鬧。

因為天氣陰,陽光不足,只照出剪影。

P_20190306_124041

P_20190306_124055

今天去北美館看展覽,《後自然》快閉幕了,大略地把還沒看過的作品看一看。 

郭雪湖的畫《圓山附近》設色確實非常美麗。黃信堯的作品《印樣白冷圳》很好看,果然是名導,

他把動與不動之間的關係,透過水為媒介來處理。攝影鏡頭的視角運用也很有趣,包括透視點的運用,使得在畫面結構上看起來,

明明該是往下流的水,卻好像是倒流而上。空拍機的角度也是,把一個俯瞰大地的平移鏡頭,處理到像是垂直上升的工業用物,

有種反諷的崇高感。

之後到三樓看台北美術獎,有些作品還不錯,蠻喜歡的,隨意拍了些照片,就醬~

 

因為下雨,從南進門入館,順便參觀了王大閎建築劇場,很喜歡:

 

P_20190308_132339m

有人在我前面照相:

P_20190308_132334m

以下是三樓X-site展的部份空間,我覺得三角形的鏡面挺有趣的~

P_20190308_140515m

P_20190308_140532m

舉重若輕,深入淺出~

P_20190308_140841m

P_20190308_141138m

P_20190308_141217m

P_20190308_141557m

P_20190308_141610m

P_20190308_141623m

P_20190308_141652m

P_20190308_141658m

以下是走路草農/藝團的作品局部:

P_20190308_143916m

P_20190308_143931m

P_20190308_143938m

P_20190308_143947m

P_20190308_144008m

P_20190308_144013m

P_20190308_144025m

P_20190308_144049m

P_20190308_144055m

從三樓看北美館大廳的雙年展作品:

P_20190308_145413m

P_20190308_145424m

P_20190308_145441m

想去拍作品說明,結果竟然沒對好焦,就是一片模糊了~~~

P_20190308_145829m

又再拍鏡面:

P_20190308_145840m

從下往上看:

P_20190308_150048m

低頭從鏡面中往下看,右下角出現自己的手影:

P_20190308_150101m

結束了今天的北美館看展之旅。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寫前天,今天寫昨天!

昨天搭橘5到板橋國中站下,去435藝文特區看蘇國峰的個展《陶 • 生門》

剛巧他本人在現場,做了很詳盡的導覽解說,也彼此聊得很開心,很誠懇的一位年輕人。

我請他和作品合照,但因為想把整個作品入鏡,結果人太小了,而且光線反差太大,面目照得並不清楚,看起來還真不知是藝術家本人,以為是哪位觀眾呢,真歹勢~

P_20190305_161710

P_20190305_152358

P_20190305_152411

之後又去看木刻展,覺得和陶之間也可以互通,拍了很多紀錄照。

P_20190305_152626

P_20190305_152654

P_20190305_152748

P_20190305_152753

P_20190305_152803

P_20190305_152931

P_20190305_152943

P_20190305_153046

P_20190305_153058

P_20190305_153110

P_20190305_153155

P_20190305_153238

P_20190305_153254

P_20190305_153324

P_20190305_153748

P_20190305_153756

P_20190305_153819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五(12/21)下午去寶藏巖,和因貓咪而巧遇、認識的約旦藝術家Deema見面聊天。

我們待在詩人徐大和夥伴開的登小樓(以前的寶記),Deema請我喝一杯綠茶。

這是我第一次在登小樓坐下來聊天,不過她們似乎很快就要撤離了,因為有新的單位進駐。

和Deema聊天很愉快,不過她身體不適,我也因晚上要到海桐聽王德瑜的創作分享而必須離開,

離開前又再往展場仔細看了一下,拍下一些現場照片。

我依然喜歡Deema現場處理和肖像攝影的影像功力。

但她說,她並未要求被攝者特別為她擺拍,而是經過長時間的陪伴之後,被攝者自動在她面前表演起來,或是無視於她的鏡頭而展現日常中最自在的一面。

但我依然覺得,在人物的抓取上,一些細膩的表達很動人。

另外就是展場空間,很妙的是,她使用的也就是一些二手的舊傢俱,但經過一些燈光和布料的處理,散發出一種溫暖而人性的氣息,

還有就是入口處的一個故事,說著一位台灣友人曾經帶給她的一盆植物,和寶藏巖的一樣。然後這位朋友幾年前癌逝了……

生命/死亡/記憶/消逝……,這些構組成一些莫名令人心懾的展場氛圍,非常吸引人

是我覺得很棒的部份,以下就放些現場紀錄的照片吧:

P_20181221_171650m

P_20181221_171705m

P_20181221_171719m

P_20181221_171731m

P_20181221_171751m

P_20181221_171802m

P_20181221_171816m

P_20181221_171831m

P_20181221_171838m

P_20181221_171846m

P_20181221_171902m

從展場出來時,一輪皎潔的月亮正升起,

寶藏巖寺在迷濛暮色中,顯得十分詩意而幽遠

近景,是新增的小盆栽,襯著背景中的高架道路和其上的車流,然後我轉往另一個目的地去了~

P_20181221_172113m

P_20181221_172126m

P_20181221_172156m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周六覺得運動不夠,

於是周日再出門,先到寶藏巖看第四季駐村藝術家聯合發表,特別留意了一下「不廢跨村實驗室」的作品,嗯,知道了。

看到Deema的作品,對她的攝影很驚艷,還有整體佈置的氛圍。明、後天也許還可以再跟她稍聊一下。

漏看了一個作品,明、後天再去補看。

十字廣場邊的構樹幹因為修枝被鋸之後,呈現出奇妙的圖象,還有它的葉形,忍不住拍了下來:

P_20181216_121200m

P_20181216_121217m

之後轉往當代館,因為海如在臉書貼出的文,提到編織,也是我感興趣的,就只好放棄了原來要去北美館聽論壇的念頭。

展場中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編織之外,是二樓正中大廳展出的一件五部投影機同步投影的長卷式video,非常震憾!

作者是紐西蘭毛利族藝術家Lisa Reihana。

看得精采,並未拍照。以下是編織作品,還有第一件是一樓的雕塑作品,我喜歡他處理鋁線的方式:

P_20181216_133630m

P_20181216_142724m

P_20181216_142809m

P_20181216_142817m

P_20181216_142834m

P_20181216_142854m

P_20181216_142909m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生態藝術家Harrison夫婦參與這次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的作品之現場照片:

P_20181206_160153m

P_20181206_160207m

P_20181206_160230m

P_20181206_160752m

P_20181206_160840m

P_20181206_171635m

黃海鳴老師在臉書上發佈的觀展整理文字,寫得簡明扼要(後來發現是導覽手冊中也有的內容),其中關於這件作品的部份,摘錄如下,

05. 海倫‧哈里森 & 牛頓‧ 哈里森夫婦:

1.綜觀《蘇格蘭的深層國富》
2012
年在加州大學成立的獨立研究機構不可抗力研究中心,集聚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有遠見的卓識人士,為受氣候變遷影響而處於臨界點的地區,規劃生態系統調節方案。 該中心著重講求務實的現實主義,看清了地球暖化之不可逆,於是改用調解的手法處理海平面上升、溫度升高、動植物滅絕等的問題。

《蘇格蘭的深層國富》系列解析五大資源:森林、水體、大氣、表土、共有心智,調查人口較少的國家如何將取之地球的資源加倍奉還。此系列的首件作品是為蘇格蘭進行的完整方案──該國的碳足跡是其國土的三倍大── 並預計2018年年底提交給蘇格蘭國會。

2.《造土》
另一件是1970年首件生態政治定位明確之作《造土》的現地製作,當時這對夫婦意識到全球各地的表土已經陷入危險狀態,於是用四個月時間收集沙、 泥、 汙水、樹葉、紙、動物糞肥便來造土,過程中反覆灑水、攪拌,至其轉化成富生物多樣性沃土。

 

展館大門外,陳慧嶠的作品正在撤展,原先遍植大波斯菊的土被一一挖起來,露出底下的水泥地:

P_20181204_135113m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開始肖像的練習了。

把耳朵裝上去,發現五官基本上都不對或是運輸過程中走位了,

決定重修,將鼻子整好,嘴巴整個切掉重來,

然後凌晨3點多了,得睡覺了,

鬧鐘撥9:30AM,因為和梓萱約好,要去基隆看「問津」展。

這個展大家都說不錯,然後遇見林志明和太太女兒一家人。

泰松和海如也來了,

這真是奇妙的境遇,大家都趕最後一天來看展嗎?

我和梓萱先在文化中心附近的停車場停好車,

上樓看了港口邊的黑鳶盤旋和停泊的郵輪,對面是基隆地標和已廢校的太平國小

再去看文化中心的展覽,

經過喜豬橋和田寮河~

之後又到循環車站搭101公車去正濱漁業大樓看展覽。

最後到和平島時,已過5點,停止售票,也不讓我們進場了,

回程一樣搭101到循環站下,然後去夜市吃小吃。

最後回到東岸停車場2F,再坐一下才打道回府~

有趣美好充實的一天。

P_20181104_132704

河裡的作品:

P_20181104_145428

P_20181104_145447

P_20181104_145451

下面是練習的人頭,supposedly應該是我自己的頭像的幾個角度,但一點都不像,希望再繼續精進…………

晚上的燈光只照亮一半:

P_20181104_022623

P_20181104_022831

P_20181104_022943

P_20181104_023006

P_20181104_023128 還是繼續修胚好了..................

帶了一盒皂給梓萱,也一起放上來吧:

P_20181104_095607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藝術家展《永遠的朋友》和中正紀念堂模型及衛兵交接儀式:

P_20181012_155732m

P_20181012_155743m

P_20181012_155919m

P_20181012_160112m

P_20181012_160354m

下面這張是另外一個展的作品,經過時看到,覺得不錯,所以也照了一張留作紀錄:

P_20181012_155400m

P_20181012_161052m

P_20181012_161617m

P_20181012_161620m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典道上》和日本藝術家展《永遠的朋友》,在中正紀念堂。

昨天冒雨去看展,

因為在臉書上看到黃海鳴老師的介紹,覺得值得一看,

經典道上果然是個好看的展,策展很專業,場佈也非常厲害,漂亮!看完覺得很有收獲,很有充實感,是難得一見的好展。

看後又逛去看日本藝術家的《永遠的朋友》展,有些小作品似乎還不錯。

最後看到中正紀念堂模型和衛兵交接儀式,也留下了幾張紀錄,一併放此。

P_20181012_152330m

P_20181012_152342m

P_20181012_152552m

P_20181012_152743m

P_20181012_152758m

P_20181012_152911m

P_20181012_153016m

P_20181012_153108m

P_20181012_153136m

P_20181012_153206m

P_20181012_153447m

P_20181012_153510m

P_20181012_153519m

P_20181012_153909m

P_20181012_154001m

P_20181012_154014m

P_20181012_154052m

P_20181012_154130m

P_20181012_154208m

P_20181012_154308m

P_20181012_154402m

P_20181012_154411m

P_20181012_154425m

P_20181012_154624m

P_20181012_154637m

P_20181012_154719m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80611_115503_LLs

Gabi給的雨前金萱,還沒泡之前丟進杯裡的茶珠,怎麼那麼好看哪!

 

謝謝錦秀來寶藏巖看展,以及給了我很棒的對作品看法和意見,還有謝謝她的琴音珠,為我帶來好心情~

 

下午,去歷史博物館看王攀元展,老畫家畫到90多歲,2017年12月以109歲高壽過世的。

作品豐盛,有水墨、油畫和水彩。我最喜歡他的水墨,油畫則是以色彩傾瀉而下,或是氤氳瀰漫的感覺,

水彩多為濁色,但運用起來自有一番獨特的巧妙,跟他的人生相應和

展場中播放的紀錄片,裡面有詩人余光中對他作品的品評。然而年紀比他小的余光中,卻還比他早走好幾天。

 

以下是一些展場的紀錄照片,有時燈光在畫框的透明玻璃(還是壓克力?)上很難避開,造成一些光點,其實是畫面沒有的:

P_20180612_154345s

P_20180612_154312s

P_20180612_154201s

他的奔跑的狗群,則跟我的小老鼠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意象派的,哈哈~

P_20180612_154252s

P_20180612_152307s

P_20180612_162311s

↑↑↑ 上面這張照片是 ↓↓↓ 下面這幅作品的標題:

P_20180612_162254s

P_20180612_153820s

P_20180612_153906s

P_20180612_153947s

P_20180612_154053s

P_20180612_154135s

P_20180612_154948s

P_20180612_155046s

展場入口:

P_20180612_154532s

P_20180612_154521s

P_20180612_154601s

P_20180612_154628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雪芬約了這周二要去鶯歌,就想順便去陶博館看展

忘了帶身份證件,只好花80元買票進場。

有些作品蠻不錯的,吸引我~

但照片沒有照很多,只挑了一些照照,給自己留下些記憶

IMG_9239

IMG_9240

IMG_9241

IMG_9242

IMG_9243

IMG_9244

IMG_9246

IMG_9245

IMG_9248

IMG_9249

IMG_9250

IMG_9254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展有好幾件不錯的作品,喜歡!

特別是韓國藝術家朴勝模的不鏽鋼網裝置《幻6191》,和朴相華的《無等異想2》,後者特別令人驚艷!

朴勝模的不鏽鋼網裝置《幻6191》:

IMG_8682s

IMG_8684s

IMG_8685s

IMG_8686s

IMG_8687s

IMG_8693s

IMG_8695s

IMG_8696s

也是韓國藝術家的作品,林勇賢的《文化符碼C》:

IMG_8688s

IMG_8689s

IMG_8690s

朴相華的《無等異想2》,空間安排頗有妙趣:

IMG_8697s

IMG_8698s

IMG_8699s

IMG_8700s

IMG_8702s

IMG_8704s

IMG_8705s

IMG_8707s

IMG_8710s

IMG_8711s

IMG_8712s

IMG_8713s

IMG_8714s

IMG_8717s

IMG_8718s

IMG_8719s

IMG_8720s

IMG_8722s

IMG_8725s

IMG_8727s

韓國藝術家裴?敏的作品《貧民窟1》: IMG_8737s

余政達的作品《TAI》:

IMG_8742s

受年輕人歡迎的《當我們同在一起》,河床劇團:

IMG_8740s

IMG_8746s

這件提供觀眾創作體驗的展間內作品,讓我想到自己2001年在華山藝文特區時展出的作品《都是源於一條線》:

IMG_8749s

IMG_8750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慶祝小鑽石考上大學,約了好友梓萱一起和鑽石母女到北美館看展覽,

閉館後又去南港中信大樓吃飯,順道也欣賞橙果設計的一個互動作品,蠻精采的,

值得再帶家人去觀賞,順便吃飯~

北美館《空間行板》是個很好看的展覽,其中幾件作品特別拍了下來,

一是陳逸堅的毛線鉤織,一是Arp的打哈欠的貝殼,都很有趣,讓人流連再三……

IMG_8557s

IMG_8558s

IMG_8559s

IMG_8560s

IMG_8561s

IMG_8562s

IMG_8563s

IMG_8564s

IMG_8565s

IMG_8566s

上圖中,地面是莊普的作品。牆面上的不知,但很喜歡它的律動感。

接下來是中信大樓大廳內的橙果設計的互動作品,從天花板上的燈光開始,到立面的屏風:

IMG_8567s

IMG_8568s

IMG_8569s

IMG_8570s

IMG_8571s

IMG_8572s

IMG_8573s

IMG_8574s

IMG_8575s

IMG_8576s 夠精采吧?!

結果竟然被小鑽石一家人請,真是不好意思~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日在大稻埕開會,會後和思安去逛夏至公共藝術節的作品及一些商家

有些頗有趣味,

以下照片皆思安所攝,有些是作品,有些是商家店面佈置:

19679725_10155542487548307_501955686_n

19679774_10155542487608307_1879641645_n

19679841_10155542487613307_2127084659_n

19691125_10155542487633307_1577070887_n

19691205_10155542487638307_295570464_n

19691528_10155542487678307_1009009745_n

19691623_10155542487628307_1803918723_n

19692510_10155542487643307_1091807014_n

19691547_10155542487588307_1613979596_n

19691247_10155542487663307_70929021_n

19692333_10155542487453307_1460954899_n

19755843_10155542487468307_401964563_n

19758449_10155542487463307_1773069543_n

19858862_10155542487583307_1639156201_n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樓的《作藝鶯才 二十有成 新北市立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陶瓷工程科師徒制展

IMG_8370s

IMG_8371s

IMG_8372s

IMG_8373s

IMG_8374s

IMG_8375s

IMG_8376s

IMG_8377s

IMG_8378s

IMG_8380s

IMG_8381s

IMG_8382s

一周前美麗的館前水池:

IMG_8162

IMG_8163

IMG_8164

今天水被放乾了,原來底下是這個樣子,

IMG_8383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第二次的《形塑無疆-臺灣當代陶藝進行式

IMG_8352s

IMG_8353s

IMG_8354s

IMG_8355s

IMG_8356s

IMG_8357s

IMG_8358s

IMG_8359s

IMG_8360s

IMG_8361s

IMG_8362s

 IMG_8363s

IMG_8364s

IMG_8365s

IMG_8366s

IMG_8367s

IMG_8368s

IMG_8369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陶博館交作業,

順便又參觀了兩個新展,一個已經看過一遍的展。

在B2等待的時候,看見展示的一些小作品,覺得可愛,就拍照了下來,

像皮件的茄形小盤:

IMG_8329s

彩繪手捏陶盤:

IMG_8330s

穿過中廊,看見這個可愛的戶外裝置,是個踩踏水面向前跳躍的小孩和他身後濺起的一串水花:

IMG_8331s

IMG_8334s一樓有…傳統與創新─臺灣陶瓷雕塑學會聯展

劉鎮洲的作品:

IMG_8335s

IMG_8336s

梁家豪的作品:

IMG_8337s

IMG_8338s

IMG_8339s

IMG_8340s

IMG_8341s

IMG_8342s

范振金的作品:

IMG_8343s

IMG_8344s

 

IMG_8345s

IMG_8346s

李亮一的作品:

IMG_8347s

IMG_8348s

 

IMG_8349s

IMG_8350s

IMG_8351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趁著天氣不錯,臨時起意去看北美館展覽

主要想看高燦興老師的回顧展,

順便也看了二樓《伏流 · 書寫》的一部份。

最近因上了李亮一老師的課,對雕塑開始有感,

覺得處處有啟發。

回想起來,很久以前曾聽過一次高燦興老師的雕塑課,那時就很想學雕塑了,可是高老師都在談理論,讓我失去繼續聽課的動力,因為那時連怎麼動手都不會呀,呵呵!

看到新聞高老師最近病逝,覺得生命真是倏忽,不勝唏噓

我喜歡的作品如下:

母與子(石雕)

IMG_8076母與子s

IMG_8077s

IMG_8078s

IMG_8082s

IMG_8083s

IMG_8085s

IMG_8086s

IMG_8094s

IMG_8095s

IMG_8087s

IMG_8088s

IMG_8089s

這個作品的材料是石膏:

IMG_8090s

IMG_8091s

展場內有校外教學來參觀的師生,不同導覽員分批帶著這些小學生在解說,

我遇見的第一場這位導覽員非常會帶導覽,學生們也特別有反應,好像是濱江國小的孩子,這一班學生很有想法,很活潑,

旁聽他們的互動覺得十分開心有趣。

IMG_8080s

IMG_8081s

回去補拍這件聽解說時有良好互動的作品《獸性、人性、神性》

IMG_8093s

P_20170425_144514s

P_20170425_144522s

以及一件縮小版的作品《消失的神性》

P_20170425_144748s

 

從三樓逛到二樓的《伏流 · 書寫》,居然連著遇見兩位藝術家朋友盟欽和育君,真是巧!

這個展裡有一件作品吸住了我,讓我坐在那裡看完整部影片(103分鐘),很精采!

我是個沒耐性的觀眾,通常除非吸引力非常強大,我才能停下腳步細細觀賞,

像這樣的經驗只有兩次,另外一次是多年前當代館的《赤裸人》(2006) 展覽裡面的一件作品,在樓梯角放映,居然忘了它的名字,是跟恐怖主義有關的~

也是法國藝術家的作品。

找到了,是Alain Declercq的《MIKE》,https://vimeo.com/36279992

這次這件是在美國出生,後來回到法國的法國藝術家Eric Baudelaire的《The Secession sessions》,主要是一部影片《Letters to Max》,探討複雜的國家認同問題,在現實與虛構中穿梭,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影片。說它是紀錄片嗎?又有些不確定的疑慮。

這兒有篇評論可以參考:  'Letters to Max': Marseille Review,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letters-max-marseille-review-717502

聽說還有一部影片也很好看,因為已經到了閉館時間,

下次再找機會去看,還有一樓的展覽也還沒看。

最近手邊比較沒什麼案子,

很開心可以有空去看看展覽,恢復一下藝術的充電,哈哈!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年前年後看了一些展覽,包括Nunu、小器…,

然後也趕在最後一天(2017.2.4)去看了蘭雅和Taka的展,

兩人的作品在精神性上有一個一致性,就是都要能不厭其煩地(tediously)一再重覆細微的動作,

蘭雅的作品在地下室幽暗的空間裡,非常富有魅力,好似魔幻的召喚,美呆了,讓人駐足,流連再三……

1P_20170204_152922

P_20170204_152857

P_20170204_152952

P_20170204_153023

P_20170204_153041

Taka的作品:

P_20170204_153408

P_20170204_153413

P_20170204_153422

P_20170204_153446

再繞回蘭雅的作品,

很有趣,蘭雅本人的穿著向來很素淨,她的作品卻如此繽紛、、、

P_20170204_153822

P_20170204_153913

P_20170204_153938

P_20170204_154016

P_20170204_154206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