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看展覽&看電影(藝術相關) (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過快兩個月休養生息,我的精神體力應該恢復得比較好了,

繼續看展人生……

之前寫了看過的幾個展,最近再加上靜慮畫廊的《『氣相變化』—希比樂·諾伊邁爾 | 個展》

和小器藝廊的《由土而生—小野哲平陶展》

前天連跑三處,先去典藏找筱鳳,再到海桐和海如、淑玲及昭蘭會面,然後到寶藏巖找雪芬為柑仔店二樓佈置。

1483760173825

1483760180310

1483760188859

1483760194460 (攝影:呂雪芬)

這些其實都是在工藝中心的社區輔導計畫下,我們共同製作出來的成品,包括畫青花瓷和金工。

雖然是初次嘗試,有些不純熟,但仍會是很有紀念價值的回憶。

順便放一下最後一堂金工課的上課紀錄:

1481420131081

1481420138748

(攝影:呂雪芬)

 

昨天去了北師美術館,看了《類似過於喧囂的孤獨:新樂園20年紀念展》(奇怪為什麼我老是以為它是30周年展?)

還不錯看啦~

作品都很好看,畢竟大部份展出者都已是資深藝術家,對於作品的掌握很有經驗,

感覺展場的空間很舒適,至於作品和20周年的紀念意義有沒有關連並沒有在我的關心範圍之內,哈哈!

紀錄片某種程度保留了許多新樂園團體的內在掙扎,還蠻誠實的,也有些也許不足為外人道也~

IMG_7425s

IMG_7420s

我是看到梅丁衍的這張作品,才開始拿出相機拍攝……

IMG_7422s

IMG_7421s

唐唐發的作品:

IMG_7424s

擺放文件的挑高展間,從上往下看,好像一個一個「城門雞蛋糕」哦! 

IMG_7426s

IMG_7427s

IMG_7431s

松志的作品,會讓我想到音樂😊😊😊

IMG_7432s

IMG_7428s

蘇匯宇的作品:

IMG_7435s

IMG_7436s

IMG_7438s

IMG_7441s  

看完後和若璇吃了個簡單快速的中餐,互相聊聊,交換意見,

然後她去開會,我決定慢慢逛到大安森林公園。

很少來這一帶,既然在附近,就來走走看看。

好多年沒來了,公園也有些變化,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人在使用公園呢?

繞繞停停,雖然沒法像在布袋濕地那樣廣袤一大片,

有個小小水塘和生態池,可以看到一些水禽和原生種水生植物,也感到頗安慰了~~

IMG_7444s

IMG_7445s

P_20170106_145354

P_20170106_145401

P_20170106_145600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看展的心得2016-12-31

 

P_20161230_153046 (洪天宇作品)

 

P_20161230_151641 (葉子奇作品)

 

P_20161230_151606 (黃銘昌作品)

 

P_20161230_151618 (黃銘昌作品)

 

P_20161230_151547 (蔡依潔作品)

 

昨天去當代館看展覽,拜導覽機器之賜,得以在短暫的時間內,頗有效率地看完3個展,

分別是:【白立方之內—陳逸堅個展】 【謝春德平行宇宙系列─勇敢世界】【後植民計畫】

 

 

主要是去看後植民計畫,策展人陳泓易並未如他所說在現場做導覽,因此快速瀏覽之後借了導覽機,好好聆賞陳逸堅和謝春德的展覽,最後也聽到陳泓易在導覽機內的介紹。

平心而論,這三個展都很值得看,也啟發不少疑思,借助導覽機的介紹,很多疑思似乎快速地得到一種解答而被懸置,不再繼續深究。另外,觀察看展觀眾的行為反應也是一大樂趣。

例如有一對年輕男性在後植民計畫展場內播放侯孝賢《再見南國》影片中的再製片段大銀幕前,趁著銀幕上出現車行快速之後道旁青翠景色飛奔成為波拉克般潑灑色點的光影時,其中一人張開雙臂一如世界新七大奇蹟的巴西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讓友人拍照,在銀幕上出現一團灰白人影,如大鵬展翅般凝立不動,襯著人影輪廓外快速變化的光點,真是好看極了。

陳逸堅的展覽,與其說是個展,更像是個策展,裡面包含了很多個小型的青年藝術家群展,也有些直接針對展覽空間所作的質問。由於手法上極具觀念性,不知道沒有聽導覽內容的年輕觀眾是否接收到藝術家的訊息?只見他們在一片白的巨大油畫框前,襯著白色畫布的背景,各自擺出姿勢拍照!這倒也符合藝術家讓觀眾成為作品的意圖之一,只是讓我想到,整個當代館所有展覽,似乎都可以脫離其原有的審美對象的位置,只成為當代觀眾的一種拍攝佈景。

謝春德的個展,跳脫了他早年的靜態攝影形式,也出現了裝置、訪談、超高速錄影、數位後製技術等手法,可以看見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不斷挑戰自己的痕跡和企圖心,儘管這是被稱為他晚期風格的創作,「如同薩依德(Edward Said)所說,創作者肉體開始頹圮崩壞,甚至要準備面對最終之境,這時的生命扣問,卻會產生獨特的轉向。」

回到《後植民計畫》上,策展人陳泓易提出許多頗具規模的議題,如種樹行動、文化行動、風景畫、影像中的風景、異文化(或異國情調)的觀視角度、植物的去脈絡化與再脈絡化,每一個都是一個大哉問,但在 MOCA Studio的有限展間內,塞下這麼多各自代表不同議題的作品,顯得有些擁擠,使得可以讓人沈吟、凝思的空間變得匱乏,可惜了這麼好的一個展覽發想。展出的藝術家和作品都有一定的水準以上,看得出紮實的功夫。不過就整個展覽而言,感覺發散最強烈的是策展人的意志。事實上有不少件作品策展人有很深的介入,某種程度上也扮演終極藝術家的角色。

出於好奇,也去參加了後植民計畫展覽論壇:文化行動,重塑風景,特別關注了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廖新田的演講<殖民時期「自然」台灣和「文化」台灣的轉變:以風景圖像為例>。透過所謂熱帶性的元素在圖像構成中的轉變,以及「現代化作為美學化」的過程,他指出「日據時代的台灣風景圖像不僅是自然的客觀描寫或美感投射,台灣風景體現了殖民現代化的進程:自然在殖民論述下被細緻地翻譯為殖民的權力操作產物,最後文化取代了自然 (文化化) 成為真實的、如假包換的自然 (自然化),成為「風景畫的意識型態」。1」「殖民現代性中的台灣主體缺席是日據時代台灣地景改造的問題,也是後殖民心理社會重建的契機。

他有一篇相關的論文值得閱讀:<從自然的台灣到文化的台灣:日據時代台灣風景圖像的文化表徵探釋>。由這裡帶出的思索路線,包括了陳香君在其博士論文《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第二章中探討的台灣美術和台灣畫,以及吳宇棠的博士論文《台灣美術中的「寫實」(1910-1954):語境形成與歷史》中所討論的寫實主義與寫實繪畫

接續到當代風景畫的呈現,除了嵌入到《後植民計畫》展覽論述中的風景畫,還有那些風景畫及作者和其映現的議題是可以再加入探討的?至於前述《後植民計畫》展覽的諸位藝術家(葉子奇、黃銘昌、林銓居、洪天宇…),是否也可自展覽中獨立出來,放入另一個脈絡(X對話)中看待?

另外,像魔幻寫實的連建興,或是林惺嶽、這次在台北雙年展中也有展出的葉世強(已過世)、何肇衢等人,也可以放入這個(X對話)「風景畫」的脈絡中來看嗎?還是有其它更適合此一對話的藝術家?台X對話的主軸會有那些議題?這些都是我在摸索及逐漸具體化這個台X風景畫對話的展覽所可能出現的樣貌時,心裡發出的疑問。

 

 

1 根據Ann Bermingham的定義,「風景畫的意識型態包含一組社會,經濟所決定的價值。畫面中的圖像因此有文化的表達意涵」。見在Landscape and Ideology—The English Rustic Tradition, 1740-1860,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86),頁3

 

參考文章出處:

廖新田,<從自然的台灣到文化的台灣:日據時代台灣風景圖像的文化表徵探釋>,

http://r.search.yahoo.com/_ylt=A8tUwZNoYmdYLwwAoU1r1gt.;_ylu=X3oDMTByYzhha3F2BGNvbG8DdHcxBHBvcwMxBHZ0aWQDBHNlYwNzcg--/RV=2/RE=1483199208/RO=10/RU=http://csat.org.tw/csa/year2002/papers\A2_1.doc/RK=0/RS=ZsNJweEf3aWQ_g5rIfI_6LwUrAQ-

吳宇棠,《台灣美術中的「寫實」(1910-1954):語境形成與歷史》

http://r.search.yahoo.com/_ylt=A8tUwZcVY2dY_kwALOZr1gt.;_ylu=X3oDMTBya2hyZXZkBGNvbG8DdHcxBHBvcwMzBHZ0aWQDBHNlYwNzcg--/RV=2/RE=1483199382/RO=10/RU=http://www.ntl.edu.tw/public/ntl/4216/吳宇棠全文.pdf/RK=0/RS=HW1a77Ogkoa9XxsEGA7RCfoOCU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298

12月有點忙碌。雖說是推掉了一些計畫的邀約,但因著Ashley在11月回台時的提議,

不知不覺又把我帶回頻繁看展覽的生活,重新參與台北藝術圈的脈動和氣息。

上個月和這個月加起來,大大小小有好多個展覽要看,

已經看了台北雙年展,慢鏝的日本藝術家當代首飾展,陶藝家王美雲的母女聯展,周雯君的個展,吳宇棠的個展,

 Art Taipei,在澳洲辦事處Greg的贈畫儀式,還跟去了南投工藝研究中心的期末成果展示,當代館後植民計畫的論壇,

在論壇中巧遇好久不見的珮玉,聽了廖新田院長的精采演講,以及Philippe Mairot的生態博物館兩個極棒的案例,

關渡自然公園的國際自然藝術季,北投空場……

有一些是受到邀約,有一些是朋友轉告,還有一些是自己引發好奇心而去的,

(嗯,還漏掉兩個:馨敏在半山匯的個展和謝佩儒的陶~)

還沒看的計有:當代館的後植民計畫、故宮南院的日本美術之最、陶博館、媒材的性格擴張、謝靖雯個展……

中間還要去一趟布袋,

寶藏巖雪芬的高中老師也開始教我們捏壺,好忙哦~

 

最後一條皂基做了一些皂,再來又需要新訂購了,暫時還不想動,就停留在現階段當中………

然後也試著用紙剪了一些雪花,就像最上面的那樣,做成卡片寄給David Haley和送了一張銀色雪花給梓萱。

P_20161203_213713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代陶瓷和器物製作、發展,也是我喜歡的:

IMG_6230s

IMG_6231s

IMG_6232s

IMG_6233s

IMG_6234s

IMG_6235s

IMG_6237s

IMG_6238s

IMG_6239s

IMG_6240s

IMG_6241s

IMG_6242s

IMG_6243s

IMG_6244s

IMG_6245s

IMG_6246s

IMG_6247s

IMG_6248s

IMG_6249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有在天空中的:

IMG_6210s

IMG_6211s

IMG_6212s

IMG_6213s

從上俯望:

IMG_6214s

IMG_6217s

IMG_6216s

IMG_6221s

IMG_6222s

這是一條大蟒蛇的骨骼標本,可不是什麼恐龍喔!

IMG_6192s

IMG_6223s

IMG_6225s

IMG_6224s

IMG_6226s

IMG_6227s

IMG_6228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趁著在台中的時候,去參觀了聞名已久,卻從來也沒去過的科博館,

被館內的陳列品所吸引:

IMG_6183s

IMG_6184s

IMG_6185s

IMG_6186s

IMG_6187s

IMG_6188s

IMG_6189s

和恐龍相關的展品最多:

IMG_6190s

IMG_6191s

IMG_6193s

IMG_6194s

IMG_6195s

IMG_6196s

IMG_6197s

IMG_6200s

IMG_6201s

IMG_6202s

IMG_6203s

IMG_6204s

IMG_6205s

IMG_6206s

IMG_6207s

IMG_6208s

IMG_6209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好忙,跑來跑去

幾乎每天都在出門狀態中

昨天先去火車站附近幫小弟辦件事情,

然後時間太晚不適合去永樂市場,

去寶藏巖又太早,臨時起意進台博館和土銀展示館看展覽吹冷氣

P_20160701_230433

逛禮品店忍不住買了一頭公鹿

把牠放在館外一顆大石上,模仿原野景色,

卻忘了取下腳上的標籤

IMG_6106s

IMG_6107s

IMG_6108s

閉館後在二二八公園裡逛,好多鳥兒啊,而且鴿子松鼠都不太怕人,

顯然是被餵得太好了

指標牌上有一隻喜鵲:

IMG_6110s

IMG_6111s

夜鷺站在一座大型鳥雕塑的鳥嘴上,形成有趣的畫面:

IMG_6113s

IMG_6114s

IMG_6117s

IMG_6118s

IMG_6120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748m

李朝倉的作品《花光惜福》

照片是佈展現場,再過3天才開幕。

 

終於明白為什麼特別被朝倉的這件作品吸引:

那種通透感,讓我突然聯想到蜘蛛網以及蝴蝶的翅膀和蟬翼

這些自然之物,總是讓我著迷。

 

昨天去了一趟台中公園,還在佈展中的大部份藝術家作品已成型,

開心地和朝倉見面、聊天,直到他陪我走到火車站去趕火車,結果火車誤點16分!

我們交換了許多對藝術和展覽的看法和心得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收獲。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到台中公園,

所以著名的湖心亭應該來一張現場照,以示「到此一遊」~ (也是打卡的一種意思)吧?!

鴿子超多,飛起來一大片,頗壯觀~

IMG_5788s

旁邊就是游文富的作品位置

IMG_5783s  

和文富聊天的時候,竹山媽媽志工手沒停地編織,小松鼠好奇地在作品上爬來爬去,很想鑽進籠中去

文富說,這作品變成松鼠的遊樂場了~

 

其它的作品:

IMG_5762s

IMG_5763s

IMG_5764s

IMG_5765s

IMG_5766s

IMG_5767s

IMG_5768s

IMG_5772s

IMG_5773s

IMG_5774s

IMG_5753s

公園內的黑冠麻鷺:

IMG_5759s

IMG_5760s

  IMG_5750s

上面這件作品是2000年設置的,在台中公園斜對角的台電台中區營業處大樓的一隅,

也是這次綠能藝能展覽中永久設置的日本藝術家松本薰作品《風的能量》前方

不過香菸是新加的:

下面照片中這位皮膚黑黝黝的男子,騎著腳踏車來到雕像前,

以雕像中小男孩一樣的勾著頭姿勢,

和他對望好久,然後掏出一根菸,點燃後吸了一口,就把開始冒煙的香菸插在壺嘴上,

很滿意地微笑了一下,然後轉身離開

我在他等紅綠燈的時候,捕捉了一張背影,他似乎感覺到了,正好回頭,

我們彼此向對方又微笑了一下,然後各自離去

我彷彿目睹了一場街頭的行為裝置表演,由一位不知名的底層人民演出……

IMG_5751s

IMG_5754s

IMG_5758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月18日星期五,

本來要去四崁水看鳥,

一出新店捷運站天黑得跟什麼似的,隨即下起大雨來,還打雷

出門前可是還看到一絲陽光的~

好友已駕車出門,就建議乾脆去北美館看展覽好了

沒想到這一檔的展覽都相當好看,

包括楊茂林的回顧展,英國設計師海澤維克(Heatherwick)的展覽,

以及三樓的「物。理」展

時間來不及,新換的常設展就下次看囉!

IMG_5181

IMG_5182

IMG_5183

IMG_5184

IMG_5185

以上為楊茂林部份作品,以下為海澤維克部份作品

IMG_5188

IMG_5189

IMG_5190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去了鶯歌陶瓷博物館,

第一次真正踏入鶯歌這個陶瓷鎮(以往都只是坐火車經過站台而已)

喜歡這裡的感覺,也覺得博物館本身設計規劃得不錯,

值得再訪。

 

以下是正在展出的藝術家作品,

不同人的作品,卻非常搭調

而且,我不禁要說,

那色澤怎麼可以那麼地輕柔啊?好像做手工皂那樣的感受,粉粉嫩嫩,美不勝收。

IMG_1191

IMG_1192

IMG_1193

IMG_1194

IMG_1195IMG_1196IMG_1197IMG_1198IMG_1199IMG_1200IMG_1201IMG_1202IMG_1203IMG_1204IMG_1205IMG_1206IMG_1207IMG_1208IMG_1209IMG_1210

IMG_1211

IMG_1212

IMG_1213

IMG_1214

IMG_1215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寫到半夜太累,先去睡了。今天繼續……

之所以會想去這一趟北美館之行,主要是陳順築的展覽,

去年10月24日他過世後,已經很久沒看展覽的我,總覺得對這次展覽有一份掛心。

雖然我和他僅有數面之緣,但在一次簡短交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對同為藝術家的我那份熱情,

衝著這份記憶中少有的邂逅,我一直把這個展覽放在心上。

 

從一樓展廳來到三樓,感覺到氣氛倏地沈肅下來,

不知道是不是和我知道他已過世有關,感覺自己好像是來致哀的

順築主要的創作脈絡和影像磁磚這兩個元素有關,

近期有一些繪畫。他在藝壇成名甚早,我也很喜歡他較早期那些在澎湖地景的影像裝置,

另外,在這個展中也有新發現,是<殘念的風景>系列,

似乎更有一種精神意境,無需藉助具象形體來表現~

 

說了這麼多,我其實一張照片也沒照。

準備要離開休息的時候,經過二樓,決定順便把它看過一遍吧,

就又快速看了劉永仁策展的《眾妙生鋒─東方思維之情愫》,

盧怡仲的繪畫、李鎮成的雕刻都頗好看,

但最打動我的卻是張洹這次展出的作品,

他的香灰繪畫、銅雕塑和牛皮,都深深吸引我的注意,

所以最後忍不住拍下的照片,全是來自張洹的作品~

IMG_0856s

IMG_0857s

IMG_0858s

IMG_0859s

IMG_0860s

IMG_0861s  (<問孔子三號>局部細節)

文章標籤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亞東技術學院的個展順利開幕後,我放下心上一顆大石頭,

也決定履行延宕了好久的計劃─去北美館看展覽。

台北獎都已經下檔了,

幸好還趕上《跟著保羅‧克利的節奏》以及《硓𥑮山–陳順築個展》。

會想看這兩個展,一個是想了解它如何設計成提供兒童理解的形式(《跟著保羅‧克利的節奏》),

果然動手作是最具有高度吸引力的學習方式,

或許值得作為未來帶亞東學生工作坊的參考方式。

 

IMG_0842s  

在轉往三樓前,先快速地瀏覽了一遍在一樓的《食物箴言》

特別吸引我的作品就屬涂維政的「情人節快樂」和陳慧嶠的「罌粟花」,拍了好多張照片,

嗯,還有從三樓的高度拍大廳中的地面~

同樣是模具製作,這次涂使用的材料是巧克力,不斷地發出陣陣甜香味,實在是令人太難忽略它了。

而甜點式的陳列也讓很多人喜歡在擺設前留下身影,就好像真的到了一家甜點店似的,

儘管內容物是關於戰爭,做出很多戰車、飛機、士兵和槍枝的造形,

但~誰管呢?巧克力就是巧克力!

我想起已經過世的中國藝術家陳箴,他曾經用巧克力製成小佛像~

IMG_0834s

IMG_0835s

IMG_0836s

IMG_0837s

IMG_0838s

IMG_0839s

IMG_0840s

IMG_0841s

IMG_0844s

IMG_0843s

IMG_0845s

的作品一如慣常的,非常搞缸,那麼一大片紅紅綠綠黃黃,要擺放漂亮,不容易啊!

雖然是塑膠花,我不得不說,還是非常好看!

IMG_0831s

IMG_0832s

袁廣鳴的白色餐桌佈置也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那震耳巨響確實擾人

我喜歡上次在關渡美術館看到的《識別系統》展中,那位日本女藝術家小瀨村真美(Mami KOSEMURA)的攝影作品,

那些罩上一層白紗的餐桌和餐具,完全靜默。

另外,劉信佑的作品本來就是我喜歡的,

我還收藏著一張當年他在伊通公園辦展覽時的DM,正面是一幅逐漸衰敗的蕃茄的照片,

充滿了濃濃的哀傷感~

 

廖堉安的入口壁畫也畫得非常好看!

 

接下來拍了一堆大廳照:

IMG_0846s

IMG_0847s

IMG_0848s

IMG_0849s

IMG_0851s

IMG_0854s  

(未完)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晚去看了賈樟柯導演的天注定,在樂聲戲院

筱鳳約的,

本來對新聞提到的「極其暴力情節」有些猶豫,筱鳳說,是關乎社會寫實,暴力不是重點,

好吧!勇敢地走出門去。

 

導演和他的夫人,也是劇中女主角趙濤都到場了,算是很難得的一場放映,映後還有導演夫婦的現場訪問。

 

就電影論電影,真的是好,尤其開場那幾幕,主角姜武坐在摩托車上,把玩著一個從翻倒的卡車內跌落滿地的紅蕃茄(?)

整個畫面構圖和色彩,相當漂亮。之後也是

不過如果就揭發社會現實而言,我認為情節還是單薄了些(暴力是很重,沒錯!)。

整部電影分成四個章節,各有一個中心人物,最後結局免不掉「死亡」─ 殺人和自殺。

誠如導演自呈,這部片也是向武俠片的致敬,

我覺得在人性的鋪陳上,也比較像武俠片的傳統那樣,凝縮在一、兩個人身上,善惡十分分明。

然而這些人(劇中人無論好人、壞人)所處一個更大的政治、社會脈絡,卻輕輕放掉了。

 

多年前在公視看過一部紀錄片,好像是BBC拍的,在中國山西一帶持續追蹤紀錄農村的變化

看得真是令人心酸。

正如我們談女性主義和差異,農民也不是一個整齊畫一的階級

改革開放後,有些農民腦子動得快,跟著政策跑,似乎很吃香

堅持吃大鍋飯比較好的農民因執著社會主義舊思想和舊路線,逐漸在第一波經濟競逐中失去一切,

然而勤奮的富有農民好日子也沒過多久,隨著國家政策又快速轉向工業發展,

良田農地被轉變為工業資源和用地,小農付不起龐大的生產機器資本,於是原有的土地落入外來資本家手中,

這群原本以為在生存競爭中佔優勢的農民,也一樣落得個一無所有

這樣的循環並不僅止於農民身上,光鮮體面帶著資金打算從地下挖掘出石油的回鄉子弟,

在各項條件、知識皆不齊備,政策又搖擺不定之下,最後同樣血本無歸而加入貧民的行列

那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現實結構,導致生活的不斷向下沈淪……

 

天注定最後藉著女主角小玉的重新出發,象徵著一絲希望。

但背後那個結構性的暴力並沒有交待。

就這樣。

 

P.S. 昨天居然把相機放在家裡沒帶出去,錯失了拍一張大銀幕劇照的好機會,扼腕!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徐冰回顧展的同一天,也看了這個由劉永仁策畫的超寫實繪畫展,心情蠻複雜的,

它為我重新開啟了和當代藝術開始發生關聯的記憶庫門。

 

展出畫家有不少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

但一一看去,竟然有好幾位年事已高,或是逐漸凋零了。

 

印象最深刻是司徒強和卓有瑞,

當年他們夫婦在三原色畫廊的展覽,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獨自跨進畫廊的門,想要一探藝術的究竟,

一方面擔心著自己對這個領域的無知,一方面又忍不住講真話地告訴很熱情招呼的司徒強說,

我比較喜歡他太太的畫。他倒是不以為忤。

 

我還記得,卓有瑞畫的香蕉,那斑爛的皮相,和她畫的光影斑駁的牆,都很打動我。

多年之後卻驚傳他們離婚,而且是卓有瑞拿出離婚協議書,司徒強不明究理就簽了,

從此各走各的路。

司徒強已經在2011年撒手人寰,

卓有瑞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大多都是像攝影一樣的畫作,卻在畫面上佈有一些如水漬般的斑痕,

恍如經過歲月痕跡,或是受到水漬(還是淚珠?)浸潤之後的毀損照片,

帶有一種令人難過的時間氣息      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

 

夏陽的畫讓我想起他後來的毛毛人系列,這次並未展出

看到展場燈光打在韓湘寧的畫上,所造成的光暈,突然很想讓自己的影子和畫面呼應,於是也拍了兩張淡淡的影子出現在畫面左右的紀錄。

 

年輕一輩中,顧何忠的畫面傳達出一股靜謐的力量,讓人可以看到畫面而安靜下來,有很強的精神性,

我喜歡他的作品,拍了不少張,

其中第一張畫面中,物件構圖的內容暗地裡形成一種緊張關係,在寧靜中存在著一股生存的張力

桌邊的魚也是

 

另一個較年輕的畫家周珠旺,我也喜歡他的作品,不過這次並未拍下。

 

郭淳是另一個意外的名字,

很久以前就聽說了他,那時他固定幫一個雜誌畫封面,錢不多,但他畫得很認真,

一樣像創作似地以油畫完成,而且尺寸也不小。

被選入展中的作品,是他最有名的《佔領美術館》系列,

但除此之外,沒有了。

他那麼年輕就離開人世,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我跟他沒見過面,不得而知。

 

另外,會放上黃銘昌的作品,是因為那鏡中白色窗帘已經飄出鏡框之外,

這已不只是超寫實,簡直是超現實了~

 

(韓湘寧作品)

IMG_7611

IMG_7612

(顧何忠作品)

IMG_7613

IMG_7614

IMG_7615

IMG_7617

IMG_7620

IMG_7621

IMG_7624

    (黃銘昌作品)

IMG_7625(卓有瑞作品)

IMG_7628

IMG_7629

IMG_7630

IMG_7631

IMG_7632

IMG_7633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美術獎我只拍了一組作品:

 

IMG_7655

IMG_7656

IMG_7657

IMG_7658

IMG_7659

IMG_7661

IMG_7662

IMG_7669

IMG_7670

IMG_7671

IMG_7672

IMG_7673

IMG_7674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為在美術館裡不准照相,

所以只專注在看作品上,但站在出口處看背後的故事,實在想拍一張作品的反差現象,

旁邊就站了一位工作人員,我只好悄悄問他,可不可以拍這件做在磨砂玻璃上的大作品,

他居然很大方地說,當然可以,全館都可以照相。

嚇!什麼時候北美館變得這麼開放了?~

一聽之下,大為欣喜,除了努力找角度,拍下背後的故事,

更重新走回展場,把我認為值得注意、欣賞的作品拍下來,回家細細品味,

於是有了這集「虎皮、煙草、芥子園」!

 

虎皮很驚人地是用香菸一支支疊起,

居然在燈光下,因方向不同而產生色彩變化,

有點像浚豪的圖釘系列,

他現在也在玩蚊釘山水~

 

虎皮:

 

IMG_7584

  IMG_7586

  IMG_7588

  IMG_7591       

看到沒?整塊虎皮其實是由一支一支的香菸堆疊而成,

在這展覽室中,還有一本以菸葉製成的大書:

IMG_7592

IMG_7593

 

芥子園山水卷:

 

IMG_7594

IMG_7595

IMG_7596

IMG_7597

IMG_7598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術館裡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山水畫屏

 

IMG_7604

IMG_7635

 

左邊看看,右邊看看

IMG_7636a

 

正面細看

IMG_7637

IMG_7638

IMG_7644

IMG_7645

IMG_7648

 

再繞到背面看看:

IMG_7580

IMG_7582

IMG_7583

IMG_7600

IMG_7601

 

徐冰以現成物組成的山水線條,從磨砂玻璃牆的另一面看來,就形成了美麗的中國山水畫風景,和中庭景物巧妙融合,手法高明。

有關作品細節,這裡有幾個連結可參考:

「徐冰:回顧展」現地製作計畫發表《背後的故事:煙江疊嶂圖》,明董其昌山水畫躍上北美館落地窗景,形成一幅九連屏巨作

藝壇焦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徐冰:回顧展】-背後的故事 導覽

徐冰放大300倍董其昌山水畫 躍上北美館

部落格:媽媽的另一扇窗

就先這樣吧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徐冰回顧展中,在北美館大廳裝置的作品:鬼打牆,相當壯觀

分別從三樓和地面的高度拍攝。

 

IMG_7605

IMG_7606

IMG_7607

IMG_7608

IMG_7609

IMG_7610

IMG_7670

IMG_7671

IMG_7672

IMG_7673

IMG_7674

IMG_7675

IMG_7676

IMG_7677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夕陽西下~

 

IMG_7678s

IMG_7679s

IMG_7680s

IMG_7681s

IMG_7691s

IMG_7692s

IMG_7693s

IMG_7694s

IMG_7695s

IMG_7696s

IMG_7699s

IMG_7700s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周五和思容從洪美玲工作室出來,已經天晚了,

但我仍想去寶藏巖看看元宵燈節的作品,

去得晚了,作品雖沒有看完全,倒是意外地看到一些很不錯的作品

今年作品給我感覺不像以往那麼喧囂,

也或許,只是因為我們已避開了人潮擁擠的時段吧?

不過最開心的是看到居民也參與燈節所展出的集體創作作品,

很讚!

 

IMG_7540

IMG_7549

 

IMG_7544

 

IMG_7548

IMG_7547

IMG_7553

IMG_7555

IMG_7556

IMG_7558

IMG_7560

IMG_7562

IMG_7564 

天使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